岁新人意舒,孤怀欣有托。
相邀云霞友,重寻出南郭。
钟磬不隔溪,径回入兰若。
春风荡寒林,晴光拥高阁。
香清午梵疏,塔影当檐落。
老僧通妙理,深言启閟橐。
我欲断尘鞅,谁与驾白鹤。
初三日重至南禅偕若洲寻静荪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三日重至南禅偕若洲寻静荪话》是晚清文人陈三立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光绪十年(1884年)六月,陈三立与友人同游南禅寺,与友人共话,表达了他对于朋友、友谊与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初三日重至南禅偕若洲寻静荪话
陈三立
闲居如病客,重来似故人。
山光新霁色,水影旧清尘。
竹树宜幽趣,烟萝有逸身。
相逢聊一笑,此意竟何真。
赏析:
此诗是诗人陈三立在重游南禅寺时所作。诗人以轻松的心情,对南禅寺的美景进行了描绘。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首联“闲居如病客,重来似故人”描绘了诗人闲居的生活状态,如同病人一样需要休息和照顾。而这次重游南禅寺,又像是回到了老朋友的身边。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
诗人通过“山光新霁色,水影旧清尘”两句,描绘了南禅寺周围的自然景色。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山林间,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而水面上的波光粼粼,映照着过去的记忆。这两句既展现了南禅寺的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诗人转向对竹林和云雾的描述。“竹树宜幽趣,烟萝有逸身”两句,描绘了竹林和云雾中的景色,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人生追求的向往。
诗人以“相逢聊一笑,此意竟何真”收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他与朋友相聚,只是简单地笑了一笑,但这种笑容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诗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内心深处的一种共鸣。这种情感交流虽然短暂,但却能够深深地影响彼此的心灵,使得彼此更加珍惜这份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