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新人意舒,孤怀欣有托。
相邀云霞友,重寻出南郭。
钟磬不隔溪,径回入兰若。
春风荡寒林,晴光拥高阁。
香清午梵疏,塔影当檐落。
老僧通妙理,深言启閟橐。
我欲断尘鞅,谁与驾白鹤。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解答此题时,首先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情感,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的提示进行具体分析。
诗的前两句“岁新人意舒,孤怀欣有托”意思是年岁人意宽松,我的心情也感到舒畅,孤怀有所寄托。这一句写诗人心情的宽畅。“孤怀欣有托”是说自己的心情得到舒展,感到欣慰。诗人在这首诗里,把“人意”比作“云霞”,把“孤怀”比作“出南郭”,表明他的心境之开朗。
“相邀云霞友,重寻出南郭。”意思是:邀请白云和彩霞为友,再寻找出南门之外的地方。这句写诗人与友人相约出游。
“钟磬不隔溪,径回入兰若。”意思是:钟声梵音不隔绝溪水,沿着小径直回寺院内。句中“不隔溪”指寺外溪流潺潺,钟磬之声可听见。
“春风荡寒林,晴光拥高阁。”意思是:春风轻拂着寒冷的树林,阳光照耀着高高的佛阁。句中“寒林”指树木丛生之处。
“香清午梵疏,塔影当檐落”意思是:香烟清幽,午后念经的声音低沉而悠远,塔影倒映在屋檐上。这句写寺院内的景色。
“老僧通妙理,深言启閟橐。”意思是:老和尚精通佛教道理,深深地讲开了经书。“启閟橐”指开启经籍宝典。
最后两句“我欲断尘鞅,谁与驾白鹤”。意思是:我想摆脱世俗羁绊,谁又能与我一同乘着白鹤飞翔呢?这句抒发了诗人想要超脱凡俗、追求高远的人生理想。
【答案】
(1)
诗句:岁新人意舒,孤怀欣有托。
译文:年岁人意宽松,我的心情也感到舒畅,孤怀有所寄托。
赏析:诗人在《初春游城南》中写道:“岁月不与人期,转眼又是一年。新岁伊始,人们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便有了这样的感慨。我虽然身居陋室,心却向往美好的境界,如今终于如愿以偿。但想到自己仍然困守在这狭小的天地里,又不免感到有些失落和惆怅。所以,在这首诗里,诗人把“人意”比作“云霞”,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境界的向往;把“孤怀”比作“出南郭”,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2)
诗句:相邀云霞友,重寻出南郭。
译文:邀请云霞般的朋友,再次到南门外游玩。
赏析:这里用“云霞”来代指自己的朋友,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在诗人看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游玩,无疑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享受。因此,他非常珍惜这种时光和机会。
(3)
诗句:钟磬不隔溪,径回入兰若。
译文:钟声梵音不隔绝溪水,沿着小径一直回到寺院内。
赏析:这里用“钟磬”来形容声音,既写出了声音的美妙动听,又表现出了诗人对寺庙环境的熟悉和喜爱。此外,“径回入兰若”中的“兰若”,指的是佛教寺庙。这句的意思是说,沿着一条小路,回到了寺院里面。
(4)
诗句:春风荡寒林,晴光拥高阁。
译文:春风轻轻抚摸着寒冷的树林,阳光照耀着高高的佛阁。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5)
诗句:香清午梵疏,塔影当檐落。
译文:(中午时分)香烟缭绕着庭院,僧人诵经的声音低沉而悠远,塔影倒映在屋檐上。
赏析:诗人用“香清”形容庭院的宁静和雅致,用“午梵疏”来形容僧人诵经的悠扬之声。这些细节描写,都体现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熟悉和喜爱。同时,通过描绘僧人诵经的情景,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向往。
(6)
诗句:老僧通妙理,深言启閟囊。
译文:老和尚精通佛教道理,深深地讲了经书。
赏析:这句诗中的“通妙理”指的是老和尚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领悟。而“启閟囊”则是指老和尚将这些深奥的道理讲述给世人。这句诗既赞美了老和尚的学识和修为,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和追求。
(7)
诗句:我欲断尘鞅,谁与驾白鹤。
译文:我想摆脱世俗羁绊,谁能和我一起乘着白鹤飞翔呢?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他希望能找到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远离尘世的纷扰和喧嚣。这种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精神,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