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绿柑红,黄鹂唤醒春魂悄。
翠楼寒少。
高烛花间晓。
已是烟轻,玉镜空余照。
凭栏久。
堕钗声小。
忽逐江风杳。
点绛唇 春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春闺》是明代文学家陈子龙创作的一首词,而非赵鼎或王禹偁的作品。陈子龙的这首词主要通过描写春光被雨打风吹去、只留得落红无数的景象,暗寓明王朝的倾覆;下片借怀人与杜鹃啼血的描写,实抒复国希望与亡国哀痛**。
陈子龙,字人玉,号碎墨,是明朝末年的文学家,他的诗词创作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点绛唇·春闺》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沉痛感慨。词中的“春闺”一词,不仅仅是对春天里家中女子的描绘,更隐喻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中的一个敏感话题——宫廷斗争。通过这样的意象,陈子龙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担忧和对家国未来的忧虑。
《点绛唇·春闺》的创作背景同样重要。这首词写于明朝灭亡前夕,陈子龙作为一位文人,他的生活和情感经历都深深地烙印着那个时代的痕迹。词中流露出的是对旧日朝廷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无力改变的悲哀。这种情感的表达在当时是非常典型的,许多文人都在他们的诗词中表达了类似的忧国忧民之情。
《点绛唇·春闺》的艺术特色也值得一提。陈子龙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简单的抒情之作,而是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词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的悲凉与壮烈。
《点绛唇·春闺》不仅是陈子龙个人的抒情之作,更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反映和批判。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心声和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