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效柳屯田体

松儿林下饶风致,不比夭桃与秾李。
草堂回想乍移时,三尺多长小年纪。
梦中腹上分明记,果结同心来树底。
缠绵愿作菟丝花,抱向层楼翠钗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楼春·效柳屯田体》是一首出自清代朱彝尊的词作。这首词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而且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又号朱十公子,晚号小长芦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代诗人、学者及藏书家,与厉鹗、严迪昌并称为“浙派三巨擘”。其一生著作丰富,尤以词学见长,被誉为“词坛宗匠”。
  • 文学成就:朱彝尊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歌赋等多个领域,尤其以其词著称。他的词多写景抒情,语言清丽,风格独特,有“词中之龙”之称。
  1. 作品原文
  • 全文展示:《松儿林下饶风致,不比夭桃与秾李。草堂回想乍移时,三尺多长小年纪。梦中腹上分明记,果结同心来树底。缠绵愿作菟丝花,抱向层楼翠钗倚。松儿林下饶风致,不比夭桃与秾李。草堂回想乍移时,三尺多长**:这些诗句生动描绘了松树的自然风貌和作者内心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风格特点:这首词继承了宋代柳永的“屯田体”,即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象的营造。柳永的词风婉约细腻,而朱彝尊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使得这首词既有柳永词的柔美,又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 表现手法:通过对比、借物喻志等手法,使整首词充满了深意。如将松树与夭桃秾李相比,既突出了松树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向往。

朱彝尊的这首《玉楼春·效柳屯田体》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美学价值的艺术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