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棹慈湖先生墓下守潮

晨起望早潮,茫茫雾如海。
黑云遍芦中,朝爽失真宰。
四明北诸峰,翠碣擅晴霭。
胡忽眩我睛,三叹生感慨。
谁谓平旦气,定足见精采。
长夜亦梏亡,畴为洗荒秽。
伫需旭日光,祛兹周遭累。
灵台顿瞿然,石窗共潇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返棹慈湖先生墓下守潮》是清代诗人全祖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感悟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背景:全祖望,字绍之,号鲒埼亭主人,浙江鄞县人,是清朝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生于乾隆年间,卒于嘉庆初年。在学术上,全祖望涉猎广泛,尤其擅长地理学和历史学的研究,其著作《鲒埼亭诗集》是研究全祖望生平的重要文献之一。全祖望的诗歌创作也颇具特色,其中《返棹慈湖先生墓下守潮》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2. 作品原文
    晨起望早潮,茫茫雾如海。 黑云遍芦中,朝爽失真宰。 四明北诸峰,翠碣擅晴霭。胡忽眩我睛,三叹生感慨。谁谓平旦气。

  3. 诗意解析:全祖望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早晨观潮的景象。开篇“晨起望早潮”,表现了诗人早起观赏潮水的生动画面。接着“茫茫雾如海”,形象地刻画出潮水中弥漫的雾气像大海一般浩瀚无际,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黑云遍芦中”,描述了天空中乌云密布的景象,为诗增添了几分压抑与沉重。然而,“朝爽失真宰”则透露出一种微妙的解脱,似乎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线光明。

  4. 象征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哲理的思索。通过描述自然的变幻莫测,全祖望表达了人生亦是如此,既有光明也有暗面,需要我们去体验、去感受。“谁谓平旦气”,意味着在最平静的时候,往往隐藏着最深的智慧。

  5. 艺术价值:《返棹慈湖先生墓下守潮》作为一首短小精悍的七言绝句,不仅语言简洁明了,而且在艺术上也具有较高的成就。全祖望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壮观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返棹慈湖先生墓下守潮》是全祖望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不仅因其优美的文字而受到赞誉,更因其蕴含的深邃哲思而被后人传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祖望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