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六首 其四

停桡又唱渡江吟。
薄暑未相侵。
频年奔走成何事,任人嗤、酒圣书淫。
白发新添几许,青衫巳误而今。
萧萧瑟瑟响亭林,闷拥薄罗衾。
明知不是秋凉雨,却先搀、无限愁心。
谁共西窗剪烛,花宫清漏沉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入松六首·其四》是一首描绘江南秋景的古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江南水乡秋日图景。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1. 作者介绍:《风入松六首·其四》的作者是史承谦。
  2. 诗歌原文:《风入松六首·其四》原文如下:
    停桡又唱渡江吟。薄暑未相侵。频年奔走成何事,任人嗤、酒圣书淫。白发新添几许,青衫巳误而今。萧萧瑟瑟响亭林,闷拥薄罗衾。明知不是秋凉雨,却先搀春去。
  3. 诗句分析:诗人通过对秋景的细致描绘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气氛与感受。诗中的“停桡又唱渡江吟”表现了诗人停船时吟唱渡江词的情景;而“频年奔走成何事,任人嗤、酒圣书淫”则反映了诗人奔波劳顿的生活状态和被旁人嘲笑的处境。这些诗句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秋日图,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场景之中。
  4. 文化意蕴:江南地区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诗人前来游览和创作。《风入松六首·其四》作为其中一首,不仅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更透露出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该诗成为了了解古代江南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5. 艺术特色:从艺术角度看,《风入松六首·其四》的语言优美动人,情感真挚而含蓄。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如将秋风比作“秋凉雨”,既形象地描绘了秋季气候的特征,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期待或失落。此外,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的叠字和形容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6. 历史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需结合明代的历史和社会环境来理解。在那个时期,江南地区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江南的秋天常常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描绘的对象,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风入松六首·其四》不仅是一首描写江南秋景的诗作,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深刻的艺术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古人对自然的感悟、对生活的思索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