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三首 其三

乍暖轻寒花信催。
合欢人傍小妆台。
纤腰束素凌波缓,丹的如霞媚脸回。
听软语,共深杯,别离时节赠青梅。
相思恰似风前絮,几度悠飏去复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维崧的《鹧鸪天三首 其三》是一首充满文学韵味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明末清初著名词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身处动荡时期,却依然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大量作品。
  2. 诗作原文
    楼宇沈沈翠几重。辘轳亭下落梧桐。川光带晚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人不见,思何穷。断肠今古夕阳中。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片东。
  3. 诗歌赏析:这首《鹧鸪天三首 其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吸引了无数读者。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思绪。例如,“川光带晚虹垂雨”与“树影涵秋鹊唤风”等意象,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秋天的景象,还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哀愁。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情感,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4. 文化影响:《鹧鸪天三首 其三》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展现了陈维崧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社会变迁下文人的精神风貌。这首作品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研究明末清初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

陈维崧的生平和作品也给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教育价值。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人命运的无奈,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

《鹧鸪天三首 其三》是陈维崧文学创作中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背景。这首诗不仅仅是文学上的珍品,更是历史和文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