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三首 其二

身材戍削,风姿娴娜,种向长亭千树。
见伊一缕也堪愁,何况这、青青满路。
香车谁系,征尘都遍,枉自飘烟拂露。
含情终日飐东风,转忆看、画桥飞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桥仙·其二》是一首描绘相思之情的宋代诗歌,由史承谦创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情感牵挂。下面对这首诗歌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史承谦(生卒年不详),字仲文,号东皋,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多表现出对国家、人民和社会现实的关注。他的诗作在宋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誉为“北宋四大家”之一。
  1. 诗歌原文
    身材戍削,风姿娴娜,种向长亭千树。见伊一缕也堪愁,何况这、青青满路。香车谁系,征尘都遍,枉自飘烟拂露。含情终日飐东风,转忆看、画桥飞絮。

  2. 诗歌赏析

  • “身材戍削,风姿娴娜,种向长亭千树”描绘了诗人对爱人的温婉和美丽形象的想象;
  • “见伊一缕也堪愁,何况这、青青满路。”表现了诗人看到爱人身影时的忧愁与思念,同时强调了爱人身影的美丽和影响之广泛;
  • “香车谁系,征尘都遍,枉自飘烟拂露。”反映了诗人对爱人行踪的关切以及自己因相思而产生的无力感;
  • “含情终日飐东风,转忆看、画桥飞絮”则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对未来相聚的期望。
  1. 艺术手法
  • 意象的运用:通过“青青满路”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爱人的美丽,更通过自然景物的映衬,加深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 情景交融:诗人将内心的情感与外在的景象紧密联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
  • 用典:诗句中使用了“画桥飞絮”这样的古典意象,既增加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1. 情感表达
  •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特别是“见伊一缕也堪愁”,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所爱之人的深切思念和担忧。
  •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东风、画桥等,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深度。

《鹊桥仙·其二》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诗篇,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