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溪花发,层楼莺度,珍重樱桃佳宴。
十年娇梦隔春烟,还记得、水边纨扇。
多应误了,沈腰潘鬓,空有泪痕如霰。
楚江寂寂少双鱼,待说与、衡阳归雁。
鹊桥仙三首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桥仙三首 其三》是一首描写七夕节的诗,出自清代诗人史承谦之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七夕节的传统风情和浪漫意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刻感悟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鹊桥仙三首 其三》中“前溪花发,层楼莺度,珍重樱桃佳宴。十年娇梦隔春烟,还记得、水边纨扇”这几句,诗人运用了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春天的景色和人物的活动描绘得栩栩如生。这里的“前溪花发”,意味着春天来临之际,花儿盛开,生机盎然;“层楼莺度”,则形容鸟儿在高楼间穿梭,欢快地歌唱。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环境,也为下文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多应误了,沈腰潘鬓,空有泪痕如霰”这几句则是对主人公情感状态的描述。这里的“沈腰潘鬓”指的是因相思而消瘦的容颜,“泪痕如霰”则形容泪水如同雪花般密集。这种形象生动的比喻,既展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哀伤,也反映了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中的“楚江寂寂少双鱼,待说与、衡阳归雁”这几句,则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思念之情。这里提到的“楚江”和“衡阳归雁”,都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它们分别象征着楚国和衡山地区的山水之美,以及两地之间的遥远距离。通过这样的对比和衬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无法相聚命运的无奈感慨。
《鹊桥仙三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描写七夕节风俗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