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三首 其二

香残醉浅正无憀,轻寒透薄绡。
谢家池馆坐清宵,桐花如雨飘。
弦月下,粉痕娇,倚阑听玉箫。
明河影里路迢迢,漏长飞梦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阮郎归·其二》是明代诗人俞彦所创作的一首词,该作品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婉约的风格,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俞彦,字位存,江苏宜兴人,是一位工于词的明代诗人。他的诗词创作受到苏轼、柳永等宋代词人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词中,俞彦展现了自然深挚与秀雅飘逸的艺术追求。
  1. 词句解析
  • 原文:《阮郎归·其二》的原文如下:“香残醉浅正无憀,轻寒透薄绡。谢家池馆坐清宵,桐花如雨飘。”
  • 注释:此词描绘了冬夜的静谧与美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
  • 翻译:在寒冷的夜晚,香气消散,酒意尚存,我坐在谢家的池馆中,欣赏着雨中的桐花飘落。
  • 赏析:《阮郎归·其二》体现了清代词风的特点,即清圆明润,自然而深沉。在这首词中,俞彦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1. 艺术特色
  • 词中没有使用浓艳的词语,而是采用了清淡自然的语言,使得整首词显得格外清新。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 俞彦的词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独到的创新之处。他能够从众多前人的作品中吸收精华,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阮郎归·其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它更是清代词风的代表之作,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