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当头夜怀母示三弟

寒宵病榻依兄弟,人海流波自送迎。
已分东西终逆旅,偶持哀怨入孤鸣。
疏灯老屋林园梦,冷月晶霜上下清。
共此乡心几千里,倚闾辛苦若为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当头夜怀母示三弟》是王易创作的一首诗,创作于清末。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故乡、母亲和兄弟的深情怀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期:诗作创作于清末,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冲突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传统与现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激烈,这为许多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 作者介绍:诗人王易,生平事迹不详,但从他的创作来看,应是一位深具爱国情操和文化素养的诗人。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1. 诗歌原文
  • 寒宵病榻依兄弟:这句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因病卧床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兄弟们的牵挂和依赖。
  • 人海流波自送迎:诗人用“人海”和“流波”这两个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社会中穿梭往来,各自为生活奔波的景象。
  • 已分东西终逆旅:这里的“东”和“西”分别代表诗人的两个兄弟所处的方向,暗示了兄弟之间的分离以及他们各自面对的人生道路。
  • 偶持哀怨入孤鸣:这里的“哀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兄弟们不幸命运的同情。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乡愁和对亲情的深切思念。诗人通过对故乡、母亲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伤。
  • 艺术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例如,“疏灯老屋林园梦”与“冷月晶霜上下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象征着温馨的家庭生活,后者则传达了一种凄清、孤独的情感氛围。
  1. 文学价值
  • 思想深度: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更深入地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它启发读者去思考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人性的温暖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艺术成就:从整体上看,诗歌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尤其是“疏灯老屋林园梦,冷月晶霜上下清”,这句诗不仅画面感强,而且寓意深刻,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月当头夜怀母示三弟》不仅是王易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国的责任感的一种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末中国社会的某些面貌,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矛盾与挣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