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波媚 舟泊斜塘

香稻风生系吟艭。
竹露滴篷窗。
销魂最是,昨宵画阁,今夜烟江。
短亭回首家山隔,何处寄兰茳。
知他也合,慵熏箫局,倦剪银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波媚·舟泊斜塘》是清朝诗人王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是对该诗词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述庵、兰泉,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清代著名文人,曾任刑部侍郎,著有《春融堂集》,辑有《湖海诗传》《湖海文传》《琴画楼词钞》《明词综》《国朝词综》等。
  • 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王昶不仅在政治上有着不俗的表现,他的文学作品也颇受赞誉。
  1. 诗歌原文
  • 香稻风生系吟艭。竹露滴篷窗。销魂最是,昨宵画阁,今夜烟江。
  • 短亭回首家山隔,何处寄兰茳。知他也合,慵熏箫局,倦剪银釭。
  1. 诗歌赏析
  • 《秋波媚·舟泊斜塘》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展现了夜晚的斜塘之美,以及自己在这美丽夜景中的感慨与思索。
  • “香稻风生系吟艭。”这句话描绘了稻田里飘来的阵阵香气和微风,使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之中。“竹露滴篷窗”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氛围,竹叶上的露珠轻轻滴落在窗户上,如同天籁般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 “销魂最是,昨宵画阁,今夜烟江。”这三句更是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美景的无限留恋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阁中的昨夜之梦和眼前的烟波江上,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 最后两句“短亭回首家山隔,何处寄兰茳?”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尽管身处异地,但每当回首家乡,心中总是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这句也反映了一种无奈和惆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
  • 结尾两句“知他也合,慵熏箫局,倦剪银釭”,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独。在这里,“他”指的是作者自己,而“懒熏箫局”和“倦剪银釭”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为思乡之情而产生的懒散和疲惫感。

《秋波媚·舟泊斜塘》不仅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诗词,更是一部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