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清明

平山堂外又清明。
春芜初蘸青。
梨花燕子满江城。
人家闻卖饧。
邀伴去,踏莎行。
竹西歌吹声。
酒旗一片飏前汀。
青丝何处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阮郎归 清明》是清代王士禛创作的词。这首词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人们的情感状态。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王士禛在《渔洋诗集序》中提到了《阮郎归·清明》的创作背景,提到自己因“有怀北游”而作此词。这表明这首词是王士禛在怀念北方之行时的感慨之作,通过描绘清明节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 作品鉴赏:王士禛的《阮郎归·清明》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明节时节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情景。词中的“平山堂外又清明,春芜初蘸青”、“梨花燕子满江城,人家闻卖饧”等句,生动地展现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美景,同时也反映了当地人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生活状态。
  3. 文学价值:《阮郎归·清明》不仅是一首描写节日风景的词,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人对生命、自然和情感的深刻感悟。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的重要资料。
  4.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象征着自然界的复苏与生命的循环。《阮郎归·清明》通过对清明节的描写,传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家庭团聚、亲情友情的重视。

《阮郎归·清明》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