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与秦淮友人夜话旧院遗事

燕莺时,风景地。
往日青溪佳丽。
珠户里,画屏中,花枝相映红。
烛花残,更漏咽。
旧事不堪重说。
波潋潋,雨潇潇。
西风长板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更漏子·与秦淮友人夜话旧院遗事》是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禛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信息:

  1. 作者简介
  • 王士禛,清朝著名诗人,他的诗词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情和文人的生活情感。
  1. 诗歌原文
    燕莺时,风景地,往日青溪佳丽。珠户里,画屏中,花枝相映红。
    烛花残,更漏咽,旧事不堪重说。波潋潋,雨潇潇,西风长板桥。

  2. 诗歌赏析

  • 艺术表现:《更漏子·与秦淮友人夜话旧院遗事》作为一首词,其艺术表现力丰富多样。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如燕莺时、风景地、珠户里等,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 情感传达:通过“往日青溪佳丽”、“花枝相映红”、“旧事不堪重说”等诗句,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因往事而感到的伤感情绪。
  • 意象运用:在词中巧妙地使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作为意象载体,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该诗作创作于清朝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 个人经历:王士禛在这首词中可能融入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对朋友的深切回忆,使得作品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1. 文化意义
  • 历史文化传承:此词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词的形式,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美的追求和对历史的记忆。
  • 审美价值: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古典修辞技巧,如比喻、拟人等,这些技法的运用不仅美化了语言,也增加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除了上述内容,以下是一些其他的信息:

  • 作者简介:王士禛(1634年—1711年),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谥文简。他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词人、学者,与朱彝尊、姜宸英并称为“清词三大家”。他的诗、词、文、书法皆有成就,尤其是词,被誉为康熙朝“三大词人”之一。
  • 艺术成就:王士禛的词作以婉约著称,他的词风细腻温婉,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来抒发内心的感慨。他的词作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更漏子·与秦淮友人夜话旧院遗事》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它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