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晚泊

桃花渡口,对斜风细雨,扁舟孤系。
隔水人家烟里树,漏出遥峰苍翠。
恰听钟声,鍧然盈耳,知有桥边寺。
青帘摇漾。
舟师问酒沽未。
几日才过清明,莺啼花谢,都做春深意。
徙倚孤篷堪兀坐,似觉余寒欲嚏。
且任多愁,聚来心上,百样能为祟。
蒙头布被,倦时自拥闲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晚泊是清代诗人王于臣的一首古体诗。王于臣,字子重,号秋江,江苏常熟人,是清代著名的文人和官员。他的诗词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意境而受到后人的广泛赞誉。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介绍:

  1. 诗词原文
    桃花渡口,对斜风细雨,扁舟孤系。
    隔水人家烟里树,漏出遥峰苍翠。恰听钟声,鍧然盈耳,知有桥边寺。青帘摇漾。舟师问酒沽未。几日才过清明,莺啼花谢,都做春深意。
    徙倚孤篷堪兀坐,似觉余寒欲嚏。

  2.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王于臣游历至荆州时所作。当时正值暮春时节,诗人在渡口停留,面对斜风细雨中的一叶扁舟,以及远处朦胧的家家户户,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与自然的美。同时,他聆听着钟声,感受着桥边寺庙的存在,这些都为他的诗作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3.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王于臣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 意境深远:诗歌中的“青帘摇漾”等意象,不仅营造了宁静的氛围,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遐思。
  • 音韵和谐:整首词押平声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符合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

念奴娇·晚泊不仅是王于臣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