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流陶潜祠堂联

君为五斗米辞官,喜东篱寄傲,北牖迎凉,令天下折腰人,顿生愧悔;
我乘半帆风到此,看南岭过云,西江隐月,愿同侪游宦者,早赋归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流陶潜祠堂联》是清代方士鼐创作的对联,表达了作者对陶潜辞官归隐、追求自然生活的赞赏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副对联的创作背景、内容、艺术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1. 创作背景
  • 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诗人,以其高洁的人格和淡泊的志趣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 《东流陶潜祠堂联》的创作时间为清朝乾隆年间,方士鼐作为当时的文人,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倾向,对联中蕴含的是对陶潜这种生活理念的赞美。
  1. 内容解析
  • 上联:“君为五斗米辞官,喜东篱寄傲,北牖迎凉”,描绘了陶渊明因不满官场的腐败而辞去官职,选择隐居田园的生活方式。这里的“东篱”是指古代诗人常在自家后院种植菊花,用来寄托高洁的情操,而“北牖迎凉”则形容简陋的生活环境,但能让人感到内心的清凉和宁静。
  • 下联:“我乘半帆风到此,看南岭过云,西江隐月”,表达了作者自己乘船游览的心情,南岭和西江分别是岭南地区和珠江流域的标志性山脉和河流,通过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
  1. 艺术特点
  • 对仗工整:上下联在字数、结构和意境上都做到了严谨的对仗,如“君”与“我”、“辞官”与“早赋归来”等,都体现了对联的对称美。
  • 情感表达:通过对陶潜辞官归隐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对陶渊明高洁人格的敬仰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

《东流陶潜祠堂联》不仅是一副对联,更是一部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艺术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