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客殊未眠,静倚秋亭暮。
蟋蟀入床头,池照移庭树。
卷幔驻逍遥,石鼎烟初炷。
玉露剪桐花,化作空阶雨。
生查子 其一 秋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生查子》是一首由清代诗人丁澎创作的词。《生查子·秋夕》是这首词的上片,全诗共两首,此为其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天夜晚的景致和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静谧而又深沉的美。
《生查子》作为中国古典词的一种形式,其艺术特点在于以简洁的语言传达深刻的情感,以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在《生查子·秋夕》中,丁澎巧妙地运用了“山客”这一意象,将自己比作一个在秋天夜晚倚靠在秋亭中的客人,静谧而沉思。
从诗歌本身来看,《生查子·秋夕》上片开头“山客殊未眠,静倚秋亭暮”描绘了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倚靠在秋日的亭子上,感受着秋风带来的凉意。接着“蟋蟀入床头,池照移庭树”两句,则生动地刻画了夜晚蟋蟀的鸣叫声和月光下池水映照出庭院树影的情景,增添了一份静寂和幽美的意境。“卷幔驻逍遥,石鼎烟初炷”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在亭中悠然自得的状态,以及点燃石炉烧香的画面,传递了一种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感觉。
“玉露剪桐花,化作空阶雨”这两句则是对前文景象的延伸和升华。在这里,“玉露”象征了清冷的秋露,而“剪桐花”则暗示着秋天特有的萧瑟之美,最后“化作空阶雨”则是将这种美景转化为雨水,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无常与消逝。这样的结尾不仅加深了诗中意境的层次,也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复杂。
《生查子》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夜美景的词,更是一种情感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象征。它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联系。通过对《生查子》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及其深邃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