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中秋得南鸿喜赋用东坡中秋韵

远鸿飞送,有倾城玉杵、龙绡踪迹。
小字鸳鸯颠倒认,凭仗晶盘凝碧。
密约镌花,深颦谢柳。
打破春愁国。
秋灯分照,短长程已亲历。
为想翠管轻笼,绿窗低唤,软款怜征客。
迢递江南天北意。
佳事恰宜今夕。
钿合香浓。
鸾台云热,狂欲生双翼。
冰蟾遥共,画楼人在吹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中秋得南鸿喜赋用东坡中秋韵》是明代诗人龚鼎孳创作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描绘远鸿飞送的景象与倾城玉杵、龙绡踪迹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秋夜中的宁静美景。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作者龚鼎孳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其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清代初年。龚鼎孳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涉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咏叹。
  2. 词作原文:《念奴娇·中秋得南鸿喜赋用东坡中秋韵》全文为“远鸿飞送,有倾城玉杵、龙绡踪迹。小字鸳鸯颠倒认,凭仗晶盘凝碧。密约镌花,深嚬谢柳,打破春愁国。 ”。
  3. 艺术特点:此词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它采用了典型的中秋节主题——赏月。通过描写月亮下的景物以及人的情感反应,传达出一种深沉而含蓄的审美情感。其次,此词在表达方式上,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隐喻,使得整首词不仅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也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在欣赏这首词时,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1. 文化背景:理解词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作品的内涵。
  2. 艺术技巧:研究龚鼎孳如何运用各种艺术技巧来增强表达效果,如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3. 情感表达:分析作者通过自然景象抒发的情感,以及这些情感是如何影响读者的。

《念奴娇·中秋得南鸿喜赋用东坡中秋韵》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也是研究明清时期文人诗词创作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解读,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