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含烟 杨柳

青青柳,正藏鸦。
借问风吹多少,霓裳一舞自堪夸。
旧杨家。
可恨销魂桥畔路。
送去征人无数。
却教闺梦变飞花。
向天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柳含烟·杨柳》是清代尤侗的作品,以毛文锡的词《柳含烟·河桥柳》为正体,双调四十五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仄韵、两平韵。这首词通过描写河桥上柳树与行人依依惜别的场景,表达了一种不遇之叹和离愁别绪。以下是关于其介绍:

  1. 创作背景:《柳含烟·杨柳》的创作背景与晚唐五代毛文锡的《柳含烟·河桥柳》紧密相关,但尤侗在继承原词意的基础上,赋予了作品更深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这首词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柳树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2. 文学鉴赏:《柳含烟·杨柳》以其含蓄蕴藉的风格,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词中通过对“河桥柳”的描写,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不舍之情。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使得这首词成为古典诗词中的佳作。

  3. 文化影响:《柳含烟·杨柳》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尤侗个人作品的代表,也是清代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同时,它也为研究古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柳含烟·杨柳》作为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尤侗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欣赏这首词的同时,人们可以进一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