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壬午)

吴头楚尾。
恰把酒茫茫,凭阑无已。
眺望山形依旧,江涛如此。
夕阳落遍晴帆远,挂谯楼、西风影里。
伯符兄弟,寄奴宾客,飞扬飙起。
凭谁信、英雄不死。
但满目苍凉,暮云平矣。
虎踞龙争,铁瓮俨然雄峙。
兵闻北府畴为用,只京口、沽来酒美。
旗亭月满,夹堤喧市,紫箫声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桂枝香》是一首明末清初的词作,由程康庄、徐士俊等人创作,主题涉及历史怀古与个人感慨。以下是从不同层面对《桂枝香》的介绍:

  1. 作者背景:《桂枝香》的创作群体主要是明末清初的文人,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动荡不安,但文化创作却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桂枝香》的作者们在作品中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反映了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
  2. 作品特色:《桂枝香》在形式上属于长调词,其内容多聚焦于对往昔英雄事迹的追忆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例如,“伯符兄弟,寄奴宾客”等句子,通过古代历史人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和对于历史变迁的无奈。
  3. 主题思想: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如“挂谯楼、西风影里”等,《桂枝香》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历史感和历史的沧桑感。《桂枝香》中也蕴含着对个体命运的关怀,如“而今潇洒风尘外,对高朋、拍红浮绿”,反映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4. 艺术手法:《桂枝香》的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善于运用意象和典故来增强表达效果。例如,“伯符兄弟,寄奴宾客”中的典故运用,既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也使得作品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桂枝香》不仅是一首反映历史情怀的作品,更是明代文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和赏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