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平寺 其四

跛僧爱迎客,手拄一条杖。
溪背笑相逢,山头月初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天平寺其四》是宋朝周孚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周孚(生卒年不详),字元中,号东山居士,宋代文学家、书法家,尤以书法见长,与黄庭坚并称“黄东二公”。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1. 诗歌原文
    夺薰以其莸,败素以其紫。古来辟世士,政复门扫轨。君看草玄翁,肯迩夸毗子。

  2. 诗意解析

  • 夺薰以其莸:这里的“薰”指的是芳香,“莸”则是一种带有异味的草。诗人通过比喻,表达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追求高洁品质的决心。
  • 败素以其紫:同样地,“素”指纯洁,而“紫”则通常象征着华丽或虚伪。这里诗人批评了那些表面上华贵但内在空虚的人。
  • 古来辟世士:这里的“辟世士”指的是那些能够脱离尘世纷扰、保持清高品格的文人。诗人通过赞美他们,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人的敬仰之情。
  • 政复门扫轨:这句话意味着在乱世中仍能坚守道义,不被世俗所动摇。
  • 君看草玄翁:“草玄翁”是指一位精通经学、擅长书法的老者。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向读者推荐这样的学者,认为他们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榜样。
  • 肯迩夸毗子:这里的“迩”指近,“夸”意为夸大其词,而“毗”则是指附庸风雅。诗人批评那些过分炫耀自己学识或地位的人,强调真正的学问应注重实际内容的积累。
  1. 创作背景
  • 《游天平寺其四》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时期,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多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创作了这首表达自己对世俗纷争和虚伪现象不满的作品。
  1.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对比手法,通过对不同人的不同行为的描绘,突出了主题思想。这种手法使得诗歌内容更加鲜明生动,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象征手法:除了直接的意象表达外,诗人还通过一些含蓄的象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例如,“夺薰以其莸”中的“莸”和“紫”等象征物,都富有深刻的寓意,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1. 文化意义
  • 《游天平寺其四》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幅反映当时文人生活和精神风貌的画卷。它展示了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于社会现状的批判,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1. 教育启示
  •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在面对社会现实时的态度和方法。这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自身的道德标准和人格尊严。

《游天平寺其四》不仅展现了作者周孚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对于生活和工作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