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僧爱迎客,手拄一条杖。
溪背笑相逢,山头月初上。
【注释】
1、跛:瘸。
2、迎客:迎接客人。
3、手拄一条杖:意思是说,他拄着一根拐棍走路。
4、笑相逢:意思是说在相逢时互相一笑。
5、山头月:月亮从山坡上升起。
6、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景,表现了一种闲适恬淡的情趣和超脱物外的胸怀。
跛僧爱迎客,手拄一条杖。
溪背笑相逢,山头月初上。
【注释】
1、跛:瘸。
2、迎客:迎接客人。
3、手拄一条杖:意思是说,他拄着一根拐棍走路。
4、笑相逢:意思是说在相逢时互相一笑。
5、山头月:月亮从山坡上升起。
6、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景,表现了一种闲适恬淡的情趣和超脱物外的胸怀。
【解析】 此诗为七言律诗,前四句描绘海上仙境之景。首联“海上曾闻有十洲”,诗人以想象的方式,描绘海上曾听人说过的海外仙乡;“逸人骑鹤恣遨游”一句则具体地表现了仙人骑鹤自由游玩的场景。颔联“直超尘世三千界,亲见神仙十二楼”两句是描写仙人在海中所见的景象。尾联“月带寒潮浮碧屿,云移芳树接丹丘。”两句写诗人想乘槎去仙岛,但又怕迷失方向而误入斗牛星。 【答案】 ①海上曾闻有十洲,逸人骑鹤恣遨游
【注释】 游天平寺 其二:游,游览。天平寺:在浙江绍兴,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名胜古迹。其二:第二首诗,此指游天平寺所见之景。石径绕羊肠,棕鞋缘鸟道:石径曲折盘旋,犹如羊肠,棕鞋踩着鸟道。 伫立万山巅,天风发孤啸:在群山之巅,独自面对呼啸的秋风。 【赏析】 这首七绝是写诗人游览天平寺时所看到的美景和所感受到的情怀。“石径绕羊肠”,形象地描绘出山路蜿蜒曲折的景象,用“绕”字
登天平绝顶 天平之麓黄华西,六峰突兀天欲齐。 晴空自发金磬响,断崖更听玄猿啼。 浮云飞鸟看出没,苍松翠竹相高低。 道人焚香坐峰顶,法眼岂为诸相迷。 译文: 登上了天平山的绝顶, 天平山麓的黄华西,群山耸立,直指天际。 晴空万里,仿佛可以听到金色的钟声悠扬响起, 悬崖峭壁之上,又传来玄猿凄厉的歌声。 云雾缭绕,飞鸟穿梭,山峦之间,高低起伏,形态各异。 道人在此焚香静坐,心无杂念,超然物外。
【注释】 挽陈其美联:这是为陈其美的挽联。其美,字英士,浙江慈溪人,清末民主革命家。1907年在黄浦江上与清军作战牺牲。 革命阅六年:指革命斗争经历了六年的时间。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有充分的准备和把握。 自举白旗起义:指陈其美领导的革命党人高举“反清复明”的旗帜,举行武装起义。 早著贤声:早就享有贤者的声誉。 气概冠群雄:气概超群,威震四方。 降铁厂:指1895年4月27日
【注释】游:游览。天平寺:在今江西铅山县北。六峰:《太平广记》卷一七九《杜光庭(字飞卿)传》云:“唐天宝中,杜光庭居衡山,有异人导至玉京洞天,见金阙玉楼,琼台瑶殿,光艳照人。乃曰:‘子非人间人也,当名杜清虚。”又据《旧唐书·方伎传》载:“杜光庭,庐州舒县人也,……年二十余,以孝闻于乡里。”按“游天平寺其一”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时为道士。 【赏析】此为游天平寺而作的诗
【注释】: 1. 崖阴:山崖的背阴面。 2. 积雪深:积雪深厚。 3. 不盈尺:不足一尺深。 4. 逐游人:追逐游人。这里指游人随着月光前行。 5. 杖藜(lí):拄着拐杖。藜,草本植物。 6. 绝壁:陡峭的山崖。 【译文】: 在山崖的背阴面,大雪堆积得十分深厚,山路只够一尺深。月亮追随游人的足迹移动,他拄着拐杖走过了陡峭的山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的夜晚
【注释】 天平山:位于今安徽歙县西南,为黄山之一支。东庵:即东庵寺。在山北。矮屋疏林:指寺庙中的矮小房屋和稀疏的树木。清:寂静。乱云堆:乱石堆积的样子。草石崚嶒(léngcēng):高峻不平的山石。回溪:曲折的山溪。曲径:弯曲的小路。千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独立悬崖:独自立于山崖之上。一个僧:一名僧人。 【赏析】 此诗是写天平山的幽静景色。首句写山之静;后三句写山中之景。
【注】: 黄华:山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苍苔:深绿色的苔藓。 清樽:指酒杯。 镜台:石台,供人们照镜的石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赏华山时所作,描绘了他在山中独自欣赏美景的情景。 第一句“拄杖看山独客来”,诗人独自一人来到山中,手持拐杖,静静地欣赏着周围的景色。这里的“看山”和“独客来”都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第二句“乱云堆石护苍苔”,描绘了山中的云雾缭绕的景象
【注解】 天平山:在今南京市玄武门内。 冲霄:极高。 怪石:奇异的石头。 凭虚:凭依于高高的空中。 敞四檐:敞开四面的房檐。 半空楼阁隘诸天:半空的楼阁比天上的宫殿还高。 觉有狂生态:觉得有一种豪放的情绪。 手折松枝啸紫烟:像手折断松树枝,对着紫色云彩大声呼喊。 【赏析】 此诗描写了南京著名的风景名胜——天平山天池寺。诗一开头就写“怪石”,突出其“奇”。接着,又写“冲霄”的“冲霄楼”,以见其高大
【注释】 1、跛:瘸。 2、迎客:迎接客人。 3、手拄一条杖:意思是说,他拄着一根拐棍走路。 4、笑相逢:意思是说在相逢时互相一笑。 5、山头月:月亮从山坡上升起。 6、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图景,表现了一种闲适恬淡的情趣和超脱物外的胸怀
【注】: 黄华:山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苍苔:深绿色的苔藓。 清樽:指酒杯。 镜台:石台,供人们照镜的石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游赏华山时所作,描绘了他在山中独自欣赏美景的情景。 第一句“拄杖看山独客来”,诗人独自一人来到山中,手持拐杖,静静地欣赏着周围的景色。这里的“看山”和“独客来”都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第二句“乱云堆石护苍苔”,描绘了山中的云雾缭绕的景象
【注解】 天平山:在今南京市玄武门内。 冲霄:极高。 怪石:奇异的石头。 凭虚:凭依于高高的空中。 敞四檐:敞开四面的房檐。 半空楼阁隘诸天:半空的楼阁比天上的宫殿还高。 觉有狂生态:觉得有一种豪放的情绪。 手折松枝啸紫烟:像手折断松树枝,对着紫色云彩大声呼喊。 【赏析】 此诗描写了南京著名的风景名胜——天平山天池寺。诗一开头就写“怪石”,突出其“奇”。接着,又写“冲霄”的“冲霄楼”,以见其高大
【注释】 天平山:位于今安徽歙县西南,为黄山之一支。东庵:即东庵寺。在山北。矮屋疏林:指寺庙中的矮小房屋和稀疏的树木。清:寂静。乱云堆:乱石堆积的样子。草石崚嶒(léngcēng):高峻不平的山石。回溪:曲折的山溪。曲径:弯曲的小路。千盘:形容山路曲折盘旋。独立悬崖:独自立于山崖之上。一个僧:一名僧人。 【赏析】 此诗是写天平山的幽静景色。首句写山之静;后三句写山中之景。
【注释】: 1. 崖阴:山崖的背阴面。 2. 积雪深:积雪深厚。 3. 不盈尺:不足一尺深。 4. 逐游人:追逐游人。这里指游人随着月光前行。 5. 杖藜(lí):拄着拐杖。藜,草本植物。 6. 绝壁:陡峭的山崖。 【译文】: 在山崖的背阴面,大雪堆积得十分深厚,山路只够一尺深。月亮追随游人的足迹移动,他拄着拐杖走过了陡峭的山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的夜晚
【注释】 游天平寺 其二:游,游览。天平寺:在浙江绍兴,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名胜古迹。其二:第二首诗,此指游天平寺所见之景。石径绕羊肠,棕鞋缘鸟道:石径曲折盘旋,犹如羊肠,棕鞋踩着鸟道。 伫立万山巅,天风发孤啸:在群山之巅,独自面对呼啸的秋风。 【赏析】 这首七绝是写诗人游览天平寺时所看到的美景和所感受到的情怀。“石径绕羊肠”,形象地描绘出山路蜿蜒曲折的景象,用“绕”字
【注释】游:游览。天平寺:在今江西铅山县北。六峰:《太平广记》卷一七九《杜光庭(字飞卿)传》云:“唐天宝中,杜光庭居衡山,有异人导至玉京洞天,见金阙玉楼,琼台瑶殿,光艳照人。乃曰:‘子非人间人也,当名杜清虚。”又据《旧唐书·方伎传》载:“杜光庭,庐州舒县人也,……年二十余,以孝闻于乡里。”按“游天平寺其一”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时为道士。 【赏析】此为游天平寺而作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