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阅六年,胸有成竹,自举白旗起义,早著贤声,气概冠群雄,入手建功降铁厂;
联姻经五载,面不识荆,何图黄浦潮来,遽传哀耗,血衣昭大烈,伤心遗憾对金陵。

【注释】

挽陈其美联:这是为陈其美的挽联。其美,字英士,浙江慈溪人,清末民主革命家。1907年在黄浦江上与清军作战牺牲。

革命阅六年:指革命斗争经历了六年的时间。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有充分的准备和把握。

自举白旗起义:指陈其美领导的革命党人高举“反清复明”的旗帜,举行武装起义。

早著贤声:早就享有贤者的声誉。

气概冠群雄:气概超群,威震四方。

降铁厂:指1895年4月27日,陈其美率领的革命党人在江南制造局附近的铁厂(今上海虹口区东渔港)发动了武装起义,占领了铁厂,击毙了巡防营管带刘福彪,俘获了营官吴健彰等多人。

联姻经五载:陈其美与其妻子张氏的婚姻关系。张氏是李鸿章的孙女,嫁给陈后,两人感情很好,但婚后五年,陈其美就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被捕牺牲。

面不识荆:不知如何应对。这里指对突然传来的消息感到震惊。

何图黄浦潮来:意谓没想到会在这里发生变故。

遽传哀耗:急忙传来噩耗。

血衣昭大烈:指陈其美在1907年4月26日被押赴刑场时,身着血迹斑斑的军装,英勇就义。

伤心遗憾对金陵:指陈其美的妻子张氏悲痛地对着金陵(南京)哭泣。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为纪念辛亥革命元勋陈其美而作的挽联。陈其美在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不幸于1911年4月27日被捕,4月26日被杀害。诗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为他撰写了这副挽联,表达了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深切悼念之情。

首联“革命阅六年,胸有成竹,自举白旗起义,早著贤声”:意思是说,经过六年的革命斗争,他心中早已有了成熟的计划和主张,于是便举起了“白旗”,领导起义,一下子就建立了伟大的功勋。

颔联“联姻经五载,面不识荆,何图黄浦潮来,遽传哀耗”:意思是说他和夫人张氏结婚已经五年了,可是却不知道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

颈联“血衣昭大烈,伤心遗憾对金陵”:意思是说,他的身上穿着的是染满鲜血的军装,他的事迹足以昭示天下的英雄壮举,令人伤心不已;遗憾的是他的妻子只能对着金陵城(今南京市)哭泣。

尾联“烈士暮年,壮心未已,魂归天山,气吞残虏”:意思是说,这位英雄虽然已经年老了,但他的壮志雄心并未消歇,他的魂魄将返回到遥远的天山,继续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他的气势将吞并残余的敌人,使天下太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