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髻髼松曳葛裙,闲身许入野樵群。
众禽见惯皆相识,五谷生成半不分。
肌骨春来癯似鹤,心情病后懒如云。
琴残弈罢先生醉,一枕高眠到日曛。
【注释】
两髻:指妇女的发式。髼,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型。松曳葛裙:形容山中女子的装束,葛是植物名,一种可以织成葛布的植物。曳,拖。闲身:闲着的身子。许入:允许进入。野樵:打柴的人。
众禽:众多飞禽。见惯:看得习惯了。皆:都。识:知道。五谷生成半不分:指谷物生长茂盛时,农人往往分辨不清。
春来:春天来临时。癯(qū):瘦削。病后:因病而身体虚弱。懒:懒惰。
琴残:指弹琴到结束的时候。残,尽。高眠:高枕无忧地睡觉。曛(xūn):日落时天色渐暗的景象。
【赏析】
《山中即景》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所见、所闻、所思和所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两髻髼松曳葛裙”,描绘了山中女子的装束。她们头戴两个发髻,身穿宽松的葛裙,这种装束既便于劳动,又显得自然、朴素、优雅。这里的“髼”和“松”都是形容词,分别用来修饰“髻”和“松”,使诗句更形象生动。
第二句“闲身许入野樵群”,表达了诗人想要与山林为伍的愿望。这里的“闲身”指的是诗人自己,他愿意放弃世俗的繁华,选择与山林为伴的生活。而“许入”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这种选择的肯定和期待。
第三句“众禽见惯皆相识”,则是对山中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诗人观察到山上的鸟儿们虽然种类繁多,但彼此之间却能够和谐相处,仿佛已经成为了一家人。这里的“皆”字,不仅表示了鸟们的熟悉程度,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些鸟儿的喜爱和亲近之情。
第四句“五谷生成半不分”,则进一步揭示了山中农田的特点。由于山高田稀,农作物的生长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所以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一些不整齐的情况。这里的“分”字,不仅表示了农作物之间的差异,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这种状况的思考和感慨。
第五句“肌骨春来膁如鹤”,通过比喻的方式,赞美了山中人的坚韧和毅力。他们虽然身处艰苦的环境之中,但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仿佛像鹤一样傲雪凌风。这里的“膁”字,是形容人的皮肤因寒冷而收缩的样子,而“如鹤”则是指他们的精神状态。
第六句“心情病后懒如云”,则是对山中人心态的描绘。由于疾病的影响,他们往往变得慵懒、消极,如同天空中的云朵一般飘渺不定。这里的“懒如云”不仅形容了他们的身体状况,也暗示了他们的心态变化。
最后一句“琴残弈罢先生醉,一枕高眠到日曛”,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生活画面。诗人在琴声悠扬、棋局告罄之后,便高枕无忧地入睡,直到日暮时分才醒来。这里的“先生”是指一位有学问、有见识的人,而“高眠”则是指他睡得很香很沉。整个句子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人物和心理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和文化内涵,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