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靥宜春面,碧云■、好风透乱。
近阑干、素影承纨扇。
犹记得月中见。
小语风情温软,玉枕凉、轻分一半。
问绛河浅,怎禁得鹊桥断。
凤来朝 和周美成
介绍
《凤来朝·和周美成》是清代李雯的作品。《凤来朝·和周美成》作为一首文学作品,其深厚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使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关于《凤来朝·和周美成》的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凤来朝·和周美成》是清朝李雯创作的一首词。李雯,字文叔,号云林,生于清初,是一位有才情的词人。他的生平虽不详,但根据其作品的内容与风格推测,他可能生活于一个文化氛围较为浓厚的时代,这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李雯的时代,词作为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受到了极高的重视,而李雯的词作也体现了这一特点,既有婉约之美,又有豪放之气。
创作背景:关于《凤来朝·和周美成》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具体的文献记载。词作本身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时代背景或某种特定的情感体验。如果从词中描绘的景象和情感来看,可以推测这可能是一首表达爱情或相思之情的作品。在古代中国,爱情和离别常常是文人墨客挥洒笔墨的题材,而《凤来朝》中的“月中见”和“鹊桥断”等意象,似乎暗示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表达了对远方所爱之人深切的思念。
艺术特色:《凤来朝·和周美成》在艺术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色。首先,它运用了典型的宋代词风,如婉约派的柔情蜜意,同时融入了一些豪放派的元素,使得整首词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感。其次,李雯的词作在遣词造句上颇为考究,每一个字的选择都经过精心雕琢,既符合词的音律要求,又能够准确传达词人的心境。再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词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情画意。
《凤来朝·和周美成》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而是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清代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财富。通过欣赏这首词作,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