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行 采莲

新丝轻染石榴红,虹挂小窗东。
淡烟深柳晚来风,结伴采芙蓉。
毂纹细浪牵花桨,双鹭下、绿水摇空。
藕花裙湿鬓云松,人在落霞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中行 采莲》是一首由李雯所作,描写荷花与采莲少女的词篇。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及其背景:

  1. 词作原文及翻译
  • 李雯的这首《月中行 采莲》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其中“新丝轻染石榴红,虹挂小窗东”一句,用生动的色彩对比描绘出晚霞中的小窗,而“淡烟深柳晚来风,结伴采芙蓉”则形象地勾勒出了夏日黄昏下,采莲女们结伴而行的情景。
  • “毂纹细浪牵花桨,双鹭下、绿水摇空”这一句则通过对水面上波光粼粼以及水中鸳鸯嬉戏的描述,增添了词作的动态美和生动感。整个词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 词作赏析
  • 在《月中行 采莲》中,李雯不仅通过色彩的搭配和场景的布置来营造氛围,还巧妙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
  • 此外,这首词还体现了李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创作背景
  • 《月中行 采莲》的创作时间是在明朝初年,具体为李雯的生平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李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文学家。
  • 由于李雯的家族背景和社会地位,他在朝廷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文学创作资源和机会,这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他也受到时代风气和文人雅士群体的影响,创作出了这样一首富有诗意的作品。
  1. 词作影响
  • 《月中行 采莲》自面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它不仅成为了李雯个人作品的代表之一,也成为了后世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参考文本。
  • 这首词在艺术风格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为后来的词曲创作提供了灵感。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趋向和文化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看出《月中行 采莲》不仅是李雯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明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首词,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隅,以及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