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和暮春雨后

春似被风吹去,花应为月稍留。
了无情绪怕登楼。
旧事子虚乌有。
轻絮不粘好梦,新蒲惯系乡愁。
王孙驴背兴悠悠。
空害那人消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和暮春雨后》是明末清初的李元鼎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春雨之后所见之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美以及人的情感反应。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李元鼎,字梅公,江西吉水人,天启二年进士。他在明朝末年经历了动荡的政治局势,最终降清并担任官职。虽然他的一生充满波折,但他留下了一些文学成就。

  2. 作品原文:《西江月·和暮春雨后》
    春似被风吹去,花应为月稍留。了无情绪怕登楼。旧事子虚乌有。轻絮不粘好梦,新蒲惯系乡愁。王孙驴背兴悠悠。空害那人消瘦。

  3. 词义解析:这首词以“春似被风吹去”开篇,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被春雨所打散的情景。随后,“花应为月稍留”则暗示着即便雨水将一切染成灰色,但月亮的出现又让花儿重新绽放,给人以新的希望。整首词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波动。

  4. 情感表达:在这首词中,李元鼎不仅描写了自然景色的变化,还表达了他对过去经历的回忆与感慨。例如,“了无情绪怕登楼”反映了他面对风雨后的复杂心情,既有恐惧也有释然。同时,“旧事子虚乌有”可能暗喻了他对过往的一些美好记忆已经消散或无法再追忆。而“轻絮不粘好梦,新蒲惯系乡愁”则展示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与牵挂。最后,“王孙驴背兴悠悠”透露出诗人虽身处异地,但心中仍有一份淡淡的乡愁和对故乡的眷恋。

  5. 艺术特色:《西江月·和暮春雨后》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创作体现了词人在词风上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描摹和内心感受的抒发,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李元鼎的《西江月·和暮春雨后》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更是一种情感与哲思的表达。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自然美及文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