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晨碑

【碑阳】
建宁二年三月癸卯朔七日己酉,鲁相臣晨,长史臣谦。顿首死罪。上尚书。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蒙厚恩,受任符守,得在奎娄。周孔旧寓(宇),不能阐弘德政,恢崇壹变,夙夜忧怖,累息屏营。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以建宁元年到官,行秋飨,饮酒畔宫,毕,复礼孔子宅,拜谒神坐,仰瞻榱桷,俯视几筵,灵所冯依,肃肃犹存,而无公出酒脯之祠,臣即自以奉钱,修上案食醊具,以叙小节,不敢空谒。臣伏念孔子,乾坤所挺,西狩获麟,为汉制作,故《孝经援神挈》曰:玄丘制命帝卯行。又《尚书·考灵耀》曰:丘生仓际,触期稽度为赤制。故作《春秋》,以明文命。缀纪撰书,修定礼义。臣以为素王稽古,德亚皇代。虽有褒成世享之封,四时来祭,毕即归国。臣伏见临璧雍日,祠孔子以大牢,长吏备爵,所以尊先师重教化也。夫封土为社,立稷而祀,皆为百姓兴利除害,以祈丰穰,《月令》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矧乃孔子,玄德焕炳,光于上下。而本国旧居,复礼之日,阙而不祀。
诚朝廷圣恩所宜特加,臣寝息耿耿,情所思惟。臣辄依社稷出王家岁春秋行礼,以共烟祀。余□赐先生执事。臣晨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尽力思惟庶政,报称为效,增异辄上。臣晨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上尚书。时副言大傅、大尉、司徒、司空、大司农府治所部从事。昔在仲尼,汁光之精,大帝所挺,颜母毓灵,承敝遭衰,黑不代仓,□流应聘,叹凤不臻。自卫反鲁,养徒三千。获麟趣作,端门见征,血书着纪,黄玉响应。主为汉制,道审可行。乃作《春秋》,复演《孝经》。删定六艺,象与天谈。钩《河》擿《雒》,却揆未然。魏魏荡荡,与干比崇。
【碑阴】
相河南史君,讳晨字伯时,从越骑校尉拜,建宁元年四月十一日戊子到官,乃以令日拜□孔子,望见阙观,式路虔跽,既至升堂,屏气拜手。祗肃屑僾,仿佛若在。依依旧宅,神之所安。春秋复礼,稽度玄灵;而无公出享献之荐,钦因春飨,导物嘉会,述修璧雍,社稷品制。即上尚书,参以符验。乃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建宁二年(169)立。前后两面都刻有碑文,记述当时尊孔活动的情况。碑阳为东汉鲁相史晨撰文,碑阴为数年后多名官员所记。书法端庄严谨,为学汉隶者所取法。又称史晨前后碑。

汉《史晨碑》全称《汉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隶书,两面刻,《史晨碑》立于山东曲阜孔庙。碑分两面刻。前碑刻《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铬》,也称《鲁相史晨孔庙碑》,《史晨请出家谷祀孔庙碑》。通常称《史晨前碑》。东汉建宁二年(169年)三月刻。据清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七尺,广三尺四寸。”隶书。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刻《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通常称《史晨后碑》。东汉建宁元年(168年)四月刻,高广尺寸同前碑。隶书。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前后碑书风一致,当为一人手书,传为蔡邕书。此碑为东汉后期汉隶走向规范、成熟的典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后碑记载孔庙祀孔之事。文后有武周正书题记四行。

《史晨碑》为著名的汉碑之一,结字工整精细,中敛而四面拓张,波挑分明,呈方棱形,笔致古朴,神韵超绝,为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书法的典型,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注解

周孔旧寓:“寓”通“宇”。

冯依:凭依。

而本国旧居:原帖红字标明句前脱漏“而”字。

余□赐先生执事:原帖红字标明“赐”字前阙一字,疑为“胙”字。

□流应聘:原帖红字标明“仓”字后阙一字,疑为“周”字。

乃以令日拜□孔子:原帖红字标明“拜”字后阙一字,疑为“谒”字。

国县员:疑为“国县员冗”,脱漏“冗”字。

赏析

明郭宗昌《金石史》:分法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代模楷,亦非后世可及。

清万经《分隶偶存》:修饬紧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当在《卒史》、《韩勑》之右。

清方朔《枕经金石跋》:书法则肃括宏深,沉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

清杨守敬《平碑记》: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

现代书家费声骞评《史晨碑》:“此碑笔姿古厚朴实,端庄遒美,历来评定为汉碑之逸品。磨灭处较少,是汉碑中比较清晰的一种。《前碑》结字似略拘谨,《后碑》的运笔及结字比较放纵拓展。总体而言,《史晨前后碑》的字体规正,属汉隶中普通平正的书法,是当时官文书体的典型,宜于初学入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