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的“大柴胡汤”。
在《伤寒论》中,“大柴胡汤”的组成是:

  • 大黄
  • 黄芩
  • 防风(或防己)
  • 甘草

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因热邪与湿邪结合引起的病症,如发热、腹满等症状。其主治包括少阳病的寒热错杂证。

在辨治过程中,“大柴胡汤”可以用于以下情况:

  1. 少阳经受风寒或湿邪侵袭而出现的症状。
  2. 病人同时伴有胸胁疼痛,口苦咽干等症。
  3. 发热、腹满等症状明显时使用此方。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大柴胡汤”具有清泄里热和疏肝解郁的作用。因此,在服用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并注意休息以促进身体恢复。同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