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 素问 · 阳明脉解

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
帝曰:善。其恶火何也?
岐伯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
帝曰:其恶人何也?
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岐伯曰: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帝曰:善。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岐伯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
岐伯曰: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
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
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素问·阳明脉解》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也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医书。它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结合了当时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药学文献。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经络系统的运行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且在其中也提到了阳明脉的重要性。阳明脉是十二正经之一,在中医中被认为是与太阳病相关的主脉,它负责调节身体的热象反应以及汗液、大便等排泄功能。因此,《素问·阳明脉解》对于理解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对后世的中医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著作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医疗知识,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