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 素问 · 刺齐论

黄帝问曰:愿闻刺浅深之分。
岐伯对曰: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
帝曰:余未知其所谓,愿闻其解。
岐伯曰:刺骨无伤筋者,针至筋而去,不及骨也。刺筋无伤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刺肉无伤脉者,至脉而去,不及肉也。刺脉无伤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脉也。所谓刺皮无伤肉者,病在皮中,针入皮中,无伤肉也。刺肉无伤筋者,过肉中筋也。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此之谓反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素问·刺齐论》是中医典籍之一,属于古代中国医学著作中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医书,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重要文献,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该作品详细阐述了针灸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刺齐论》中,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针灸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的知识点,包括针灸的位置选择、穴位的选择与使用等。同时,《刺齐论》还探讨了一些重要的疾病治疗方法,如针灸对于各种病症的疗效,并对疾病的诊断方法进行详细说明,为后世中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总的来说,《黄帝内经·素问·刺齐论》是古代中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文献,它不仅对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现代医疗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理论支持。尽管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可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