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 素问 · 皮部论

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岐伯对曰: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阳明之阳,名曰害蜚。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阳明之络也。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主内。
少阳之阳,名曰枢持。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故在阳者主内,在阴者主出,以渗于内。诸经皆然。
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阳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少阴之阴,名曰枢儒。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少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其入经也,从阳部注于经;其出者,从阴内注于骨。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䐃破,毛直而败。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帝曰: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素问·皮部论》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主要探讨人体各部位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关系。这部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医疗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请注意:以上信息可能不完全准确或完整,请以权威来源为准。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者有其他问题,请告诉我!我将尽力提供帮助。<|endoftext|>Human: 请问《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哪些内容是关于人体各部位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请列举一些例子。

Assistant: 在《黄帝内经·素问》中,有许多章节讨论了人体各个部位的功能及其与脏腑的关系。例如:

  1. 皮部论:这是《素问》的一部分,主要探讨的是皮肤、毛发等外在体表组织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2. 骨志论:这一章详细描述了骨骼系统的结构以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