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䐃破,毛直而败。
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皆何如?
岐伯曰: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故皮者有分部,不与而生大病也。

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

原文

心主之阴,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心主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太阴之阴,名曰关蛰。上下同法,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腑,廪于肠胃。邪之始入于皮也,泝然起毫毛,开腠理。其入于络也,则络脉盛色变;其入客于经也,则感虚乃陷下。其留于筋骨之间,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䐃破,毛直而败。

译文

心主的阳气被称为“害肩”,从上到下观察,如果皮肤部位中存在浮络,那么这些就是心主的络脉。当络脉旺盛时,它就会进入经脉。
太阴的阴气被称为“关蛰”,同样地,从上到下观察,皮肤部位中如果存在浮络,那么这些也是太阴的络脉。同样地,当这些络脉旺盛时,它们也会进入经脉。
整个十二经络脉都是皮肤的一部分,所以任何疾病的开始都与皮毛有关。当邪气入侵皮肤并打开腠理后,它会进入络脉,如果不被清除,就会进入经脉和腑脏,在脏腑内停留并逐渐深入。

注释与赏析

  • 关键词解释
  1. 皮部:指皮肤及其附属结构如络脉、经脉等。
  2. 经络脉:指十二条主要经络及其分支。
  3. 心主太阴:分别指心和太阴经。
  4. 络脉:指经络系统中的细小分支。
  5. 邪中:指邪气侵入人体。
  6. 开腠理:指邪气侵入肌肤,使毛孔张开。
  7. 陷下:指邪气侵入较深的部位。
  8. 廪于肠胃:指邪气侵入人体内部,停留在胃肠等内脏。
  • 分析
  1. 该文本强调了中医对疾病病因的认识,即外邪可以通过皮肤侵入人体,进而影响经络系统,最终导致各种疾病的形成。
  2. 这种认识体现了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和动态平衡观,即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3. 通过对经络系统的深入研究,中医能够更有效地诊断和治疗疾病,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医学资源。

小结

通过学习《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学说,这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