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
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
蛾眉非本质,蝉鬓改真形。
专由妾命薄,误使君恩轻。
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
夜依寒草宿,朝逐转蓬征。
却望关山迥,前瞻沙漠平。
胡风带秋月,嘶马杂笳声。
毛裘易罗绮,毡帐代金屏。
自知莲脸歇,羞看菱镜明。
钗落终应弃,髻解不须萦。
何用单于重,讵假阏氏名。
駃騠聊强食,筒酒未能倾。
心随故乡断,愁逐塞云生。
汉宫如有忆,为视旄头星。
昭君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昭君辞》是南北朝诗人沈约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通过对王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其离别汉宫北上的痛苦和对故土的深切思念。
诗歌的前六句主要描写了王昭君离宫北上时的痛苦心情和忧伤容貌。这里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九折黄河”比作王昭君紧皱的双蛾,将“九折坡”比喻为王昭君心中的愁肠。这些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昭君内心的痛苦与不安。
在诗歌的中间四句中,作者通过描绘昭君在匈奴途中所见所感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她的内心世界。这里的“济汾阴”、“怀黄沙”等词语,都生动地勾勒出了昭君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助。同时,“胡风动肌骨,汉典流眼波”两句更是将昭君的外在形象与内心情感巧妙地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反差。
诗歌的后六句集中描绘了昭君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其中,“敛容思故国,含泪望天山”这两句,既展现了昭君的坚韧不拔,也表达了她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昭君辞》不仅仅是一首描写人物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情感力量的文学作品。
《昭君辞》作为一首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诗歌,不仅展现了王昭君出塞时的复杂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认知与期待。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