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宫主。太上皇老君。哀悯下世士。垂神教世贤。
子欲修冥福。先当体窈冥。生时得尊贵。不如过去荣。
仙驾龙车。迎子游清天。上登金楼殿。坐卧虚空间。
行则飞仙从。威仪上柱天。朝登天东头。暮到于天西。
戏乐九天外。纵意极周旋。驱使役百鬼。总统于万金。
太上皇老君哀歌七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上皇老君哀歌七首》是一首流传于后世的文学作品,作者佚名,具体创作年代不详。该诗作描绘了太上皇老君(即老子)的崇高地位以及他教导世人的教义。下面将从诗歌原文、作者介绍、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 诗歌原文
- 《太上皇老君哀歌七首》以“三十六宫主”开头,描述了太上皇老君的尊贵身份与超凡脱俗的生活境界。诗歌中穿插了许多道教神仙的意象,如“仙驾龙车”、“坐卧虚空间”、“行则飞仙从”,展现了太上皇老君在仙境中的自在与威严。
- 诗中的“生时得尊贵,不如过去荣。仙驾龙车。迎子游清天。上登金楼殿。坐卧虚空间。行则飞仙从。威仪上柱天”,这些描述充满了神秘和超然的气息,体现了太上皇老君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佚名”是这首诗的作者,但关于其具体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历史文献中并未有明确的记载。由于缺乏更多信息,对于这位佚名作者的了解只能停留在文学领域,无法得知更多细节。
- 主题思想
- 《太上皇老君哀歌七首》主要表达的是太上皇老君对人间的关怀与教化。通过对老君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对道德修养、宗教信仰和人生哲理的关注。
- 诗中提到“子欲修冥福,先当体窈冥。生时得尊贵,不如过去荣”,这表达了一种对于生死观的思考,认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精神上的追求和超越。
- 艺术特色
- 该诗采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得太上皇老君的形象更加立体且具有吸引力。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技巧,诸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语言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太上皇老君哀歌七首》不仅是一篇充满道教色彩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反映道教哲学思想的宗教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同时在文化和思想上也承载着深厚的内涵,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