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
犹道江州最凉冷,至今九月著生衣。
秋热
介绍
《秋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 诗歌原文
- 西江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犹道江州最凉冷,至今九月著生衣。
白居易在这首绝句中描绘了江南地区的气候特征,即秋季虽然凉爽,但暑气依然存在;他特别提到了江州的天气,认为它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凉爽,以至于到了九月还需要穿着衣物保暖。
- 创作背景
- 贬官经历:白居易因上书反对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而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这一时期的遭遇使他对官场和世态有了深刻的体会,也激发了他创作诗歌的热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
- 倡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批判。
- 作品赏析
- 语言风格: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人称其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清新之作,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诗篇。
- 文化影响:白居易的诗歌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对日本、韩国等地的文化产生了影响。他的诗歌思想与唐代其他诗人相比,具有更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可以看出《秋热》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抒情诗,它还承载着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情感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以及白居易的个人生活和政治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关推荐
【注释】 1.西江:指江西的赣江。南威:南方的炎热天气(即暑热)。 2.生衣:即薄衣服,以御寒。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江西一带在初秋时节的气候状况。首句“西江风候接南威”,说明江西的风候受南方炎热的影响很大。次句“暑气常多秋气微”,说初秋时节暑气依然很盛,但比盛夏时节已略见凉爽。第三句“犹道江州最凉冷”,说尽管暑气已渐消减,但在江西一带的江州,还是感觉特别凉爽。最后一句“至今九月著生衣”
秋热 自惜秋捐扇,今来意未衰。 殷勤付柔握,淅沥待清吹。 午气朱崖近,宵声白羽随。 总如南国候,无复婕妤悲。 注释: 1. 自惜:自我怜惜。 2. 捐扇:指秋天的扇子被收起来了。 3. 今来:现在。 4. 意:情思。 5. 殷勤:情思深切。 6. 柔握:温柔地握着。 7. 淅沥:形容风雨的声音,细而长。 8. 朱崖:即朱崖山,是古地名。 9. 宵声:指夜晚的声音或月光。 10. 白羽:白羽扇。
【注释】 秋热:指深秋时节的炎热气候。蕴隆:天气闷热。日日等西风,指深秋时节,人们盼望凉爽的秋风来临,解除酷暑。更蕴隆:更加闷热。梧桐:指梧桐树,古人认为梧桐是吉祥物,能招引凤凰来栖息。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晚秋炎热气候的诗。首句写人们盼望清凉的秋风来临。第二句以“更”字点明天气之热与前相比更为厉害。后两句写秋雨稀少,人们无法得到凉意。末句说谁的消息将梧桐叶的翠绿变成黄色
注释:秋天的热气蒸腾着山间的雾气,旱地的火光在墙上闪烁。墙头的枯草一半变黄一半还绿。饥肠早已习惯在晴日中咆哮,今晚我愿借你梧桐树来解暑降温,好让我安眠。 赏析:诗人以“秋热”为题,描绘了一幅秋天山间的景象。首先,诗人描绘了山间的炎热景象。山间的雾气被阳光加热,形成了旱地的火光,而墙头的枯草则呈现出半青半黄的色彩。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炎热,也展示了诗人对这种炎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其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第1句:"火腾为虐不可摧,屋窄无所逃吾骸。" - 释义:火势凶猛,无法抵挡,屋子狭窄,无处可藏我的尸骨。 - 关键词注释:火腾(猛烈的火焰),为虐(祸害),摧(毁灭,摧毁),屋窄(房屋狭小),骸(尸骨)。 - 赏析: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在战火中的悲惨遭遇,以及对战争的强烈谴责。 - 第2句:"织芦编竹继檐宇
【注释】 1. 槐窗:以槐为窗的居室。雨:指细密而连绵的秋雨。两顷:一顷地,约六十亩。 2. 莲花:这里指荷叶。白起:荷花盛开时白色花蕊突现。 3. 月筛:用明月来比喻。桂子:即桂花,一种有香味的花。黄香:指香气扑鼻。 【赏析】 这首诗写秋日的庭院景色,诗中“槐”“竹”等字点明了季节和住所,“过两顷雨”“无一张凉”写出了秋日的气候特征,以及诗人在这样一个季节里所感受到的苦闷心情。 开头两句是说
秋热: 江湖限制南边,秋天到来却很少。 节令变化空看历法,人们闲散未及穿衣。 齐纨正得意,厦燕勿言归。 只有松筠径,风高暑气微。 注释: 1. 江湖:泛指江南一带水乡。 2. 南鄙:南方边境。 3. 秋令:秋令,这里指秋天的气候特征。 4. 节换:季节变换。 5. 人闲:人闲暇时。 6. 齐纨:一种质地细薄、洁白如玉的丝织品。 7. 厦燕:燕子,这里指夏天的燕子。 8. 松筠径
【解析】 此诗写秋日之热。首联写南方的暑天酷热,颔联写乘风破浪飞上高空,颈联写云舒雾散,冰壶解渴,尾联写班女怨愁。 【答案】 (1)“南国”指南方地区,这里泛指南方。 (2)“堕飞波上翼”:指乘船乘风破浪,高翔于空中。 (3)“误喘月中牛”:指乘着顺风,像牛一样在天上飞。 (4)“云杼衣全解”:指云雾缭绕,如云舒展其衣,使人顿感清凉,暑气全消。 (5)“冰壶渴未瘳”:指用冰做成的壶水喝得还少。
【注释】 秋热:指深秋季节天气炎热。西峰:山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市蒲城东南。落照村:日落时分的村庄。裴回:徘徊。等:同“叮”。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初秋景色的小诗。 首句写今年的秋天比往年更热,次句写自己住在西峰上,晚霞映照着村庄。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通过描绘樱桃枝头红果累累,太阳迟迟不落的景象来表现初秋时节的特有景色,渲染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并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炎热天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无常和时事的感慨。下面是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和赏析。 1. 蒸暑淹南国,季秋如长夏。 - 蒸暑:夏天热浪蒸腾,暑气逼人。 - 淹南国:热气笼罩南方。 - 季秋如长夏:秋天像夏天一样闷热。 2. 炎凉乱平分,天地错常化。 - 炎凉:指天气的冷暖变化。 - 乱平分:天气变得不分冷热,混乱无章。 - 天地错常化:自然法则被打破
《秋热》 百里异风土,我行岂蛮越。中星正常象,未与京洛别。肃霜乃温风,授衣甫絺葛。林蜩沸如羹,芳草香未歇。天令不可推,有时倒生杀。九土皆若然,蒸灼何由豁。忆昔过秦陇,连山看秋雪。阴风鸿雁号,积冻松桧折。驱车渡河洛,反顾尚明灭。大笑咫尺途,居然异寒热。 注释: - 百里异风土,我行岂蛮越(百里不同风土和地域,我的行走怎能算作蛮荒之地) - 中星正常象(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运行状态) -
【注释】 1. 秋热:指秋天的气候炎热。 2. 西风不力征:意思是说西风吹不动,没有力气去驱赶寒气。 3. 老火未甘退:意思是说热气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还没有消退的迹象。 4. 蝉声乱耳繁:意思是说蝉鸣声嘈杂而混乱,让人难以分辨。 5. 痴蚊健姑嘬(zhuì):意思是说蚊子在不停地吸食血水,就像痴人一样不知疲惫。 6. 一雨洗天来:意思是说一场雨下来之后,天气变得清爽了。 7. 不复有故态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秋天作的一首咏物言志诗。前二句点出时令,后四句写景抒情。“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一起,万物萧条,诗人也感到了秋意的渐浓,于是借物抒怀。 “节换空看历,人闲未趁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节气更换,人们忙于应付季节变化,而诗人则静心观赏日历的变化。“夏蝉噪晚树,寒雁戏长汀。”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夏蝉噪叫着在傍晚的树上鸣叫,寒雁戏水地在长汀中游动
这首诗描绘了盛夏时节的天气变化,以及这种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下是逐句释义: 1. "六月不热八月热,白帝子为赤帝欺。" —— 六月不热,八月却热,这是白帝之子欺骗了赤帝。这句话可能寓意着夏天虽然炎热,但并不持久。 2. "行天骄日自阳燧,曳地妖云仍火旗。" —— 天空中的骄阳仿佛是太阳的倒影,而地面上的妖云就像燃烧的火焰。这里可能是在比喻夏天的阳光炽烈和乌云密布的景象。 3.
【注释】 入秋旬日后,馀热尚凭陵:入秋十日后,余热仍很旺盛。凭陵,犹言盘踞。 病体何时减:身体疾病何时会痊愈? 渴思金碗蔗,清爱玉壶冰:口渴时想吃上一根甘蔗,喜欢玉壶里的一杯冰水。金碗、玉壶,形容饮食的精美和生活的清贵。蔗,是南方一种常吃的糖类植物。 便欲凌风去,羁留愧未能。:想立即骑上风马飞腾而去,可惜不能离开这里。羁留,久留。 【赏析】 这首诗写秋日病后的所感所想。开头二句说
注释: 秋热 庭梧久矣报新秋,馀热凭陵尚未收。 安得金风起天末,大驱凉雨涤烦忧。 译文: 庭院里的梧桐树已经报告了秋天的到来,但炎热的暑气仍然肆虐,尚未消退。我急切地期待着秋风的到来,希望能驱散那些令人烦躁的热气。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酷热和期待秋天到来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庭院中的梧桐树、炎热的暑气以及期待秋风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夏天的不满和对秋季的向往。诗句简洁明了,寓意深远
诗句解析 1 秋热:这一句直接点明季节为秋季,同时表达了强烈的暑气仍未完全消退的炎热天气。 2. 秋空骄剩暑,客舍困炎曦:描述了天空中残留的炎热,以及在旅店中因高温而感到不适的景象。"骄剩暑"形容炎热之盛,"客舍"指住宿之所,"困炎曦"则是形容因高温感到的不适或烦躁。 3. 檐鼠时呈技,渊龙或守雌:描绘了檐下的小老鼠时而展示其捕食技巧(可能指偷吃食物),或是深潭中的龙(比喻潜在的
诗句释义: 1. 秋热 - 描述的是深秋季节的炎热天气。 2. 西风不作力,大火张馀威:西风没有带来凉意,而大火烧得旺盛,显示出夏天留下的余威。 3. 雷雨呼莫应,毒热来非时:雷雨似乎也无力驱散这毒热,天气炎热不是时候。 4. 七月月向尽,午汗已去肌:进入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中午时的汗水已经消失。 5. 昨夜梦颠倒,谓是初炎曦:昨晚梦中,我被一种初生的热浪所困扰,仿佛是在初生的太阳下。 6.
秋热 关外逢秋热,忽如夏杪时。 葛收箱欲换,扇衍箧重持。 每逐含风爽,还思蒸雨滋。 天恩各知否,华黍待成迟。 注释:在关外地区遇到秋天的酷热,就像夏日的高温一样难耐。准备收葛(一种植物)的时候,想将装有葛的箱子更换;因为天气炎热,需要用扇子扇凉,所以把用来携带扇子的包裹又拿了出来。每到有微风吹过的时候,就会想到这种凉爽的感觉;想到夏天会下雨滋润庄稼,所以盼望着天降甘霖。不知道朝廷是否知道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