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杂曲歌辞杨柳枝
介绍
。
《杨柳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全篇共分为两部分,前四句写的是女子的愁苦和思念之情;后两句则表达出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同情。
在诗歌中,“杨柳”象征着离别、思乡的情感。而“春来人独坐”,则是通过描绘一个孤独的人坐在春天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无奈和厌倦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所表现出的一种深沉而忧郁的情感。同时,在诗歌中,“杨柳枝”这一意象也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代表离别与思乡的主题,也成为了诗人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
总的来说,《杨柳枝》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作,通过对自然和人物形象
相关推荐
【注释】: ①暂凭樽酒送无憀:暂时依靠酒杯,把离愁送走。樽,指酒杯。 ②莫损愁眉:不要让忧愁的眉头皱起; ③细腰:形容杨柳的枝条柔弱。 ④人世死前唯有别:在人间生死离别的时刻,只有离别。 ⑤春风:这里指柳枝。争拟:谁要这样想。惜长条:怜爱杨柳,不忍折断。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咏柳的小诗,借咏柳抒写离愁别绪。首句“暂凭樽酒送无憀”,以饮酒遣愁作起兴。“暂”字点题。诗人以“樽酒”
【注释】 依依:依恋的样子。 万绪千条:万千缕丝。这里指垂柳的枝条。 拂落晖:迎着落日的余晖。 为报:为了告诉。 行人:指离别之人。 休尽折:不要全部折断。 相送:相送别之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柳的诗。杨柳枝本是一种供人攀折取乐的植物。然而,诗人却把它人格化了。他以一个“行人”的口吻来写柳树,写出了柳树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句“含烟惹雾”四字,是说柳树的枝叶在烟雾缭绕中显得格外娇媚动人
注释:看到路边的杨柳在春风中摇曳生姿,一重又折去一枝。今年折去的是去年的地方,不送别去年的离别之人。 赏析:这首诗以柳树为意象,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深深感慨。开头两句“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描绘了春天里路边杨柳的美景,同时也暗含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无奈。接下来的两句“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注释】: 杂曲歌辞:一种古代诗歌的总称,包括了汉魏六朝时期的一些诗歌。杨柳枝,即《杨柳枝》歌,是一种唐代流行于民间的乐府歌曲。凤楼:指凤凰楼,是唐玄宗所建的一座高台楼阁,在长安大明宫里。高映:高耸入云。绿阴:绿树成荫,形容树木茂盛。凝重:深沉厚重的样子。含雨露深:饱含着雨水和露水。几曾:何曾,从未。柔软力:指柳条柔软无力,不能承受。几曾:何曾,从未。牵破别离心:比喻柳条柔弱
【注释】 杂曲歌辞:一种乐府体诗歌,是唐代流行的歌曲。杨柳枝:即《杨柳枝》曲名。 馆娃宫畔响廊前: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为吴王所建。这里泛指宫殿。响廊,指长廊。 依托:依附,倚靠。 翠烟:形容柳条的翠绿。 剑去国亡台殿毁:比喻吴王夫差败亡后,国都被毁。 却随红树噪秋蝉:秋天的树上有蝉鸣叫声,这里暗喻吴国灭亡后,宫中人声鼎沸,一片混乱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借史咏怀的作品。诗人以吴王
这首诗以杨柳枝为题,通过描绘杨柳枝的形态特点,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秾低似中陶潜酒,软极如伤宋玉风”是诗的第一句。这里用了两个典故来形容杨柳枝的特点。陶潜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酒常常被人们用来比喻春天的到来。而“宋玉风”则是指《楚辞·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的“风”也是形容春天的气息。这句诗的意思是:杨柳枝条繁密、柔弱
杂曲歌辞杨柳枝,高僧爱惜遮江寺,游子伤残露野桥。争似着行垂上苑,碧桃红杏对摇摇。 注释: 1. 《杂曲歌辞杨柳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咏柳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高僧”指的是古代寺庙中的僧人,他们常常被赋予深厚的宗教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爱惜遮江寺”意味着高僧们非常珍惜这座位于江边的寺院,它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他们修行的重要基地。
注释:凤凰宫阙上轻纱遮翡翠般的帷幄,龙墀之下遥望那曲尘丝飘动。御河水面上柳影倒映着春光,令人疯狂地迷恋长安城中年幼的少女们。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皇宫生活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皇宫中繁华的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首句“凤阙轻遮翡翠帷”以凤凰宫殿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氛围。接着,诗人用“龙墀遥望曲尘丝”来进一步描绘皇宫的壮丽和辉煌。而最后一句则直接点明了主题
【译文】 迎着春光最先来到,浅黄轻绿映楼台。只因多情思倩女,更被春风长猜猜。 【注释】 1. 杨柳枝:即《杨柳枝词》,唐代教坊曲名。唐玄宗时教坊有“杨柳枝”曲,以乐府古辞入乐演唱。 2. 迎得春光先到来:迎接春天的来临。 3. 浅黄轻绿映楼台:浅黄色和淡绿色的树色与楼台相映成辉。 4. 只缘袅娜多情思:只是因为她的体态轻盈多情思。 5. 更被春风长倩猜:更被春风长作弄。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第一句:“巫峡巫山杨柳多” - 注释:巫峡和巫山位于长江上游,以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著称。这里的杨柳树很多,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活力。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巫峡和巫山美丽的自然风景,通过“杨柳多”这个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第二句:“朝云暮雨远相和” - 注释:朝云暮雨
诗句释义与解析: 1. 一树依依在永丰,两枝飞去杳无踪。 - 关键词:依依、永丰 - 解释:描述了杨柳树茂盛的样子,以及它随风飘散的枝条最终消失在远方的景象。 2. 玉皇曾采人间曲,应逐歌声入九重。 - 关键词:玉皇、人间曲、九重 - 解释:提到了玉皇大帝曾经从人间采集歌曲并随之飞舞至天宫,暗示着歌声的美好和超凡脱俗。 译文: 一株柳树依依不舍地生长在永丰城,它的枝条随风飘荡
【注释】 杨柳枝:唐时有《杨柳枝》曲,后为词牌名。数首:指柳氏所写多首新词。带恨成:即“带恨而写”。柳丝牵我我伤情:即“柳丝牵人我伤心”。柔娥:指女子。腰支:指女子的腰身。 【赏析】 柳氏是唐朝有名的才女,她写的诗词多以咏物为主,尤擅长用杨柳来比喻自己的心情。这首杂曲歌辞《杨柳枝》,就是她的作品之一。 “数首新词带恨成,柳丝牵我我伤情。”这两句是说,柳氏写了好几句新词,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文字
注释:洛阳桥上的晴空映照着江上的船影,羌笛吹奏出的秋声仿佛沾湿了塞外的烟雾。我闲着无事,想起了习池公的宴会结束之后,水边的蒲草随风飘动,柳絮在夕阳中飞舞。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七言绝句。诗人在洛阳桥上眺望远方,只见晴空映照着江上的船影,远处传来羌笛悠扬而凄婉的音调;再远些就是塞外的烟云迷离,那笛声仿佛都融入了这迷蒙蒙的烟云之中。接着笔锋一转,诗人的视线又转向了眼前的景物
杂曲歌辞杨柳枝 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 译文: 县依陶令想嫌迂,营伴将军即大粗。此日与君除万恨,数篇风调更应无。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美好祝愿。诗人以杨柳为喻,赞美朋友的性格如同柳树一样坚韧不拔,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未来的美好期许。 “县依陶令想嫌迂”中的“县依陶令”指的是诗人以陶潜自比,认为自己的生活太过于拘束,而陶潜则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
注释: 1. 杂曲歌辞杨柳枝:一种古代诗歌体裁,以杨柳为题材。 2. 嫩绿轻悬似缀旒(liú):形容杨柳枝条的颜色翠绿,如同悬挂的珠帘。缀旒,古代王宫门前悬挂的装饰物。 3. 路人遥见隔宫楼:指远处看到皇宫中的楼阁。隔宫,意为距离遥远。 4. 谁能更近丹墀种:谁能走近皇宫殿前的丹陛(dān bì)上种植呢?丹墀,即丹陛,古代帝王宫殿前台阶上的红色栏杆。 5. 解播皇风入九州
注释:暖风和晴天,吹散了浮尘。废弃的道路新添了枝条,钓台也长出柳树。到处轻轻摇曳,让人感到惆怅,后人攀折,是古人栽的。 赏析:诗人在描写景色的时候,不仅写出了杨柳的柔美、飘逸,还写出了它对人的吸引力,以及它的生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也在通过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担忧和忧虑
注释:杨柳枝长满了江边潭上,日头高照的时候柳絮随风飘舞。青楼中一株柳树没人看到它,正巧是女郎睡觉觉的时候。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柳絮飘飘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叹。诗中的“柳絮”和“女郎”都是春天的象征,而“无人见”则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时光总是短暂的。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注释】: 杂曲歌辞杨柳枝:唐玄宗时,宫中乐府有《杨柳枝》,后因称《杨柳枝》曲。 朝阳晴照绿杨烟:朝阳,指太阳初升的早晨。晴照,阳光照耀。绿杨,即柳树。烟,指雾气。 一别通波十七年:一别,离别。通波,渡口。十七年,七年。 应有旧枝无处觅:应有,应当有。旧枝,即上一句所说的“通波”。无,没有。 万株风里卓旌旃:卓旌旃,指高高竖立的旗帜。卓,高耸。旌,大旗。旗,旗子。万株,指无数柳树。 赏析:
杂曲歌辞·杨柳枝 汴水千条柳丝垂,隋家力尽空自栽。春风无限情难尽,属于圣朝共繁荣。 注释: 1. 杂曲歌辞:一种古代诗歌体裁,不拘泥于特定的韵律和对仗形式。 2. 杨柳枝:指唐代流行的一种音乐题材,即《杨柳枝》曲,常用于表达离别之情。 3. 汴水高悬:指汴河的水势浩大,波涛汹涌,如同万条柳树一般垂挂。 4. 风清两岸一时摇:形容汴河水面的风非常清新,两岸的景色在风中摇曳生姿。 5. 隋家
杂曲歌辞杨柳枝 窗外旭日初升,楼边轻风徐来 游人莫言无益,桃李清阴不如柳 注释: - 《杂曲歌辞·杨柳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 “旭日”指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清风”指微风。 - “栽无益”比喻种植树木没有实际用处。 - “清阴”指树木茂密的阴影,这里比喻桃树和李树的美丽景色。 - “莫道”意思是不要说,表示否定语气。 - “却”表示比较。 - “赏析”是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
【注释】: 1. 众木犹寒独早青:众树尚且寒冷,只有杨柳率先发芽吐绿。 2. 御沟桥畔曲江亭:在御河水上的桥梁旁边,有一座曲江亭。 3. 陶家旧日应如此:陶渊明过去住的地方,应该也是像这样的景色。 4. 一院春条绿绕厅:院子里的春天的柳枝环绕着整个大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众木犹寒独早青”运用对比手法
【注释】杨柳枝:一种乐曲名。侯门:古代称贵族的住宅为“侯门”。石家园:即石家花园,在今陕西西安城南。萱草:《太平御览》卷二八六引《诗说》:“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归,我心伤兮忧哀。思君兮甚,见君兮忘疲,君之肥兮何处?”后以萱草代指母亲。 【赏析】此诗是咏柳的。首二句写柳树的风姿,三、四句写柳的用途,五、六句写柳的寓意。全诗结构谨严,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堪称咏柳名篇
杂曲歌辞杨柳枝 春风拂柳千条舞,诗情画意皆入诗 1. 诗题解读 - 《杂曲歌辞·杨柳枝》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属于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这首诗通过描绘杨柳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杨柳枝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象征春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首诗通过描写杨柳的风姿,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2. 诗句原文 - 高处军营映远桥,贼兵曾斫火曾烧。 - 风流性在终难改,依旧春来万万条
【注释】 1、纤腰:指女子苗条柔美的腰身,此处泛指杨柳枝条。 2、自多情态竞谁怜:自己有多少情感的姿态,竟是谁去怜爱。 3、游人不折还堪恨:有游客来而不折柳枝,尚可恨;折了又有何用。 4、抛向桥边与路边:柳丝随风飘落于桥旁、路边。 【赏析】 这是一首咏柳的绝句。此诗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全诗语言朴实,但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第一句“狂似纤腰嫩胜绵”,是说柳树之姿,既狂且娇,既纤又柔。杨柳
杂曲歌辞杨柳枝 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 那堪更想千年后,谁见杨花入汉宫。 注释: 1. 这首诗的原文是韩琮的《杨柳枝》,它描绘了梁苑隋堤的景象。 2. “梁苑”指的是梁孝王所建的东苑,而“隋堤”则是隋炀帝开运河时所筑的大堤。这里用这两个历史胜迹作为吟咏的对象。 3. “事已空”表示这些遗迹已经变得空无一物,不再有往日的繁华。 4. “犹舞旧春风”形容尽管景物已变,但它依然在风中摇曳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分析手法特点,最后总结主旨。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杨柳枝词》。 全诗以柳树为题,描绘了女子的娇憨之态和醉后狂放之性;表现了女子在爱情中的幸福与满足。 “瑟瑟罗裙金缕腰”,描写了一位穿着金丝镶边的罗裙
《杂曲歌辞杨柳枝》赏析 在唐朝的诗歌海洋中,白居易的《杂曲歌辞杨柳枝》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沉的情感,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诗中的“鹊桥初就咽银河,今夜仙郎自姓和”描绘了一幅鹊桥相会的美丽画面,银河之上,仙郎与佳人共度良宵。这里的“鹊桥”象征着夫妻或情侣之间美好的团聚。而“咽银河”,则表达了一种深情厚意,仿佛银河都为之感动,愿意为这对恋人作证。
注释:灵和风暖是太昌春,舞线摇丝是向昔人。哪像清晨来江雨后,一行如画隔遥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首句“灵和风暖太昌春”描绘了春天的温暖气息,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接着第二句“舞线摇丝向昔人”,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杨柳枝随风摆动的样子,如同舞动的丝线一般美丽。第三句“何似晓来江雨后”,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景象的喜爱之情
【注释】五树:指五种树木。彭泽:在今江西北部。闲看:随意观看。佳人:美女。“风流”句:意谓天意安排,让这棵柳树成为美人画眉的榜样。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咏柳以喻人,托物寓志。开头二句点明题旨:这棵柳是从彭泽移植来的,当时只是种时五棵树,如今只剩下了一棵。这棵柳之所以能够长成这样婀娜多姿的样儿,是因为它曾经被一位佳人画过眉毛。第三句写柳条随风摇曳的动人姿态。第四句写柳枝的优美姿态
杂曲歌辞杨柳枝 春风中,柳絮轻舞,描绘春日里的美丽景色 1. 诗句原文 暖傍离亭静拂桥,入流穿槛绿摇摇。 不知落日谁相送,魂断千条与万条。 2. 翻译注释 - “暖傍离亭”: 春天的阳光温暖地照射在离亭上。 - “静拂桥”: 柳枝轻轻拂过桥梁,形成一种宁静的景象。 - “绿摇摇”: 形容柳树绿叶摇曳生姿。 - “不知落日谁相送”: 不知道是谁在夕阳下送别,增添了一份别离的惆怅。 -
【注释】杨柳枝:乐府《横吹曲辞》中有《折杨柳歌》,是一首表达离别情调的曲子。唐时多用于送别,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云:“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唯见含情出宫巷,不回青琐御沟西。” 春来绿树遍天涯(春意盎然,到处都长满了树木),未见垂杨未可夸(还没看见垂柳,不要夸口)。 晴日万株烟一阵(在晴朗的日子里,万株杨柳仿佛烟雾一样),闲坊兼是莫愁家(在这清静的地方,还是莫愁家的好)。 赏析
注释:这十首歌曲是当年流行的旧词,唱着青翠的歌词,几无遗漏。没有机会向行人表达离情别绪,因为我不想折下你。 赏析:这首杂曲歌辞《杨柳枝》是一首描写离别之苦的诗。全诗以“未曾得向行人道”开篇。诗人通过回忆自己曾经在杨柳树下与情人相会的情景,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他不想折柳送给行人,因为那是离别的象征,他不想让离别成为他们之间永恒的记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内涵
杂曲歌辞杨柳枝 软碧摇烟似送人,映花时把翠蛾颦。青青自是风流主,慢飒金丝待洛神。 【赏析】 这首诗以杨柳为题,描绘了杨柳的柔美与生机,同时也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首句“软碧摇烟似送人”,用“软碧”形容杨柳的翠绿色彩,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摇烟”则比喻风吹柳枝时的轻拂景象,仿佛是送别之人的依依不舍。第二句“映花时把翠蛾颦”,通过“映花”暗示春风拂过柳枝时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