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秋霖后,孤山夕照馀。
田园无岁计,寒近忆樵渔。
秋思二首
介绍
。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两首。
秋思·其一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其二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endoftext|>Human: 请提供《秋思》的作者信息和创作背景。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两首。
其一: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其二: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关推荐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秋日,诗人登上孤山,看到万木萧森,秋雨淋漓,晚霞夕照的景色,想到农人已无岁计,自己也身无长物,只有一身寒气,便想起家乡的樵夫渔翁,他们的生活更艰苦了。全诗意境凄凉,感情沉痛,是一首抒发羁旅乡愁、忧国忧民之作。 “万木秋霖后”,写登临所见之景。“万木”,形容树木之多;“秋林”,指秋天林木。“秋霖”,秋雨,这里指连绵不绝的大雨。“霖”和“雨”在古汉语中可以互换使用
秋思二首 亭树霜霰满,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楚老徒悲歌。 注释:亭子边的树木被霜雪覆盖,野地里的池塘里有许多水鸟,秋天的气息弥漫在四处。蕙花和兰花都是不可以折断的,因为一旦折断了就会枯萎死亡,而楚国的老人们只会用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悲伤之情。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共两首。第一首描写了一个秋日的景色,亭子边的树木上覆盖着霜雪,野地中的池塘里有众多的水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日里对门巷萧条、黄花凋零的感叹,同时也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思。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希冀。 首句“门巷萧条秋色深”,描绘了秋天门巷的荒凉景象,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落寞与孤寂。次句“黄花始欲慰孤斟”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即使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中,他也愿意用黄花来慰藉自己的心灵。第三句“久贫自笑不妨乐
【注释】 日落江城闻捣衣:在日落之时,听到江城传来的捣衣声。江城:古代指长江沿岸各城,这里泛指京城所在地。 长空杳杳雁南飞:天高远,云渺茫,群雁向南方飞翔。 桑枝空后醅初熟,豆荚成时兔正肥:桑树枝叶稀疏后,酿造的酒才成熟;豆荚饱满时,田中的兔子也最肥。 徂岁背人常冉冉,老怀感物倍依依:去年已过,但岁月却总是匆匆逝去,令人感到惆怅。 平生许国今何有,且拟梁鸿赋五噫
乌帽翩翩九陌尘,杖藜谁记岸纶巾。 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廊庙似闻怜老病,云山渐欲属闲身。 墙隅苜蓿秋风晚,独倚门扉感慨频。 注释: 1. 乌帽翩翩:形容帽子颜色深黑如乌(乌鸦),衣袂翩翩有风的样子。 2. 杖藜:拄着拐杖。 3. 岸纶巾:在岸边拿着拂尘,是官宦的装束。 4. 遗簪见取:被他人捡去的发簪。 5. 弊帚:比喻自己的书或文章等,这里指自己写的诗。 6. 廊庙:指朝廷
秋思二首·其二 霜露初侵季子裘,山川空赋仲宣楼。 梦回最怯闻衣杵,病起常忧负酒筹。 日月往来双转毂,乾坤成坏一浮沤。 书生事业无多许,二寸毛锥老未休。 注释解释: 霜露:指秋季的霜和露水,象征秋天的到来。 季子:春秋时期楚国的公子钟,这里借指作者。 仲宣楼: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建的“诸葛庐”。 梦回:指在梦境中醒来。 负酒筹:背负着饮酒的筹钱,形容病后生活贫困。 日月:比喻时间的流逝。
秋思二首 少日猖狂不自谋,即今垂死更何求。 简编不隔圣贤面,梦寐时为河岳游。 浊酒未倾心已醉,长歌欲发涕先流。 石帆射的烟岚晚,过雁声中又一秋。 注释:年少的时候狂妄不羁,不懂得自己谋求前程,现在年老力衰,还想要什么?书籍纸张虽然简陋,但也能见到圣贤们的容颜,梦中常常游走在黄河、高山之间。喝着浊酒,心中已经陶醉,但还没有倒出酒杯;唱着长歌,眼泪就流了下来,仿佛是将要离世的人。傍晚时分
秋思二首 十日秋阴满径苔,蓬门那有客敲推。 水边丹叶已如许,篱下黄花犹未开。 空见游僧衡岳去,难逢新雁杜陵来。 溪云一片闲舒卷,恋著渔矶不肯回。 译文与注释: 第一首 1. 十日秋阴满径苔 - 描述秋天的天气和环境,阳光不再,地面覆盖着厚厚的苔藓。 2. 蓬门那有客敲门 - 使用“蓬门”形容住所简陋,无法接待来访者,暗示诗人孤独或隐退的状态。 3. 水边丹叶已如许 -
注释: 四望秋光独抚膺,无穷衰草汉家陵。 苍梧万里人何去,湘水千秋怨不胜。 苑废但看麋鹿过,台荒空见牧童登。 故侯久作乘槎客,莫向江鸥说替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忧虑。 诗人通过描绘四望秋光中的无限衰草和汉家陵墓表达了他深深的忧虑和哀伤。这些景象反映了他对国家的衰落和人民生活的困苦深感痛心。 诗人通过对苍梧
【注释】 秋思:秋天思念之情。 孤征羽檄飞,老臣憔悴愿多违:指作者因年老被罢官,远离朝廷,心中充满惆怅。孤征羽檄飞,形容战事频繁,军书急报四起。老臣憔悴,指自己年迈体衰,为国效力的愿望未能实现。 徒令皓首泉台远,无复黄冠旧里归:指自己虽已白发苍苍,但仍然希望回到朝廷任职,而现实却是无法重返故土。 第宅久辞春社燕,子孙难守故山薇:指自己虽然离开了京城,但家中的燕子还是每年春天都会回来筑巢
秋风起,长莎掩映下的征轩,边关飞骑入报喧嚣。 烟尘滚滚,远碛之上胡虏猎平垣,却不知书生将略何在?残兵破鼓响于辽水之畔,绝塞悲笳泣于楚猿之间。最是那书生犹持旧日将略,属镂赐后谁言其用? 赏析: 此诗为唐代诗人马戴所作,描绘了边塞秋思的凄凉与壮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动荡。诗中通过描写边关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民族统一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无奈。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 1. 断云残柳接狼烟:指边塞的战火与秋天的景物相接。断云残柳,是指秋天景色;狼烟,是边关报警的烽火;接,连接;高阙,古地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 2. 紫塞苍茫能立帜:指在北方边疆,人们可以建立据点。 3. 黄河容易可投鞭:指黄河之水,一挥鞭就可以渡过。投鞭,古代以鞭击地表示渡河的意思。 4. 须知据险人持戟:意思是说,知道有危险的地方,人们会拿着武器来守卫。 5. 莫使冲风马避膻
惠草芳已歇,候虫寒不鸣。 相知惟白发,日夜满头生。 注释:秋意浓厚时,惠草的香气已经凋谢,只有候鸟的叫声在寒风中显得凄凉。我们相互之间了解,只有彼此的头发变白了;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它们总是不停地生长。 赏析:王涯通过描写梦幻关山、对月怀人等情事来表现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诗中的“惠”和“候”都是秋天的特点,而“歇”和“鸣”则是候鸟和候虫的特性,通过这些特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
【注释】: 1. 秋思二首:指《秋思》中的两首诗。 2. 阶苔:台阶的青苔。 3. 风生庭树冷:秋风拂动,庭院里的树木显得格外寒冷萧瑟。 4. 推窗掩明月:推开窗户,遮挡住明亮的月光。 5. 孤影:独自的身影或身影孤独。 【赏析】: 这是一首写秋天夜晚的诗。第一首,“露出阶苔光,风生庭树冷。”前两句描绘了秋夜的景色,台阶上的青苔在月光下闪着微光,秋风掠过庭院,使得树木显得异常的清冷
【注释】 秋来何所思:秋天来到,我思念什么? 所思在远道:我的思念寄托在远方。 洞庭木叶霜:洞庭湖上的树木已到了秋天,树叶上覆盖着霜。 楚泽芙蓉老:楚地的水滨芙蓉花已经凋谢了。 欲济怀方舟:想渡江却找不到船。 风波殊浩浩:江水波涛汹涌,浩大而无边。 寄言双白鹤:托付给两只白色的鹤。 尔来苦不早:你们来得这么晚,太不应该了!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的诗。首句“秋来何所思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并结合具体诗句阐释理由。本诗是一首写景小诗,诗人以“我”为中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海上仙山图。诗人用“秋”“长风”等词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与海上的壮阔,“九鳌”句写出了众仙山的巍峨,“手把珊瑚枝,笑拂扶桑柯”两句则表现了仙人们的悠闲自在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秋景来抒写自己的情怀。首句“高松白鹤辞巢去”写秋天来了,高高的松树和白鹤都飞走了;第二句“腐草青萤入梦来”写秋天来了,腐草和青萤也飞进梦中了。两句诗通过描写自然现象的变化来抒发诗人的感情。第三、四句写秋天景色不变,砧声依旧,寒风中传来了凄凉的砧声,这声音是向谁发出的呢?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他内心的悲苦。第五、六句写诗人在东山月下看到的景象,月光照映着南越旧台
【注释】 1.霜深:指秋霜降临。 2.燕子畏寒,秋天到来就早辞社,故说燕怕高秋季节。 3.残渚:水边小洲上长着的芦苇。 4.披云作长啸:披开云雾大声呼喊。 5.石门风树:指山中的松树林。 【赏析】 “山临海岸烟波近”,首句点明地点。 次句“不到霜深寒已知”,承前启后。这两句是写诗人登高远望,看到海边的群山和海中烟波,感到秋意已深,凉意逼人。“霜深”二字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