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沧海,长风欻来过。
九鳌互低昂,三山郁嵯峨。
绰约众仙子,飘飘戏其阿。
手把珊瑚枝,笑拂扶桑柯。
我欲往从之,道远百怪多。
安得骑鸿鹄,乘风越洪波。
举鞭逐蛟蜃,仗剑驱鼋鼍。
永与众仙会,遨游养天和。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并结合具体诗句阐释理由。本诗是一首写景小诗,诗人以“我”为中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海上仙山图。诗人用“秋”“长风”等词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与海上的壮阔,“九鳌”句写出了众仙山的巍峨,“手把珊瑚枝,笑拂扶桑柯”两句则表现了仙人们的悠闲自在,最后几句则表现出了诗人想要追随众仙的意愿。

【答案】

译文:秋天登上高高的山顶远望沧海,一阵长风吹来海波汹涌翻腾;只见九条巨鳌相互交错地游动着,三座大山矗立在海面上,显得高大而雄伟;众仙女绰约多姿地嬉戏着,在她们的身旁飘荡着轻飘飘的云彩;我真想随着她去追随她,可是道路遥远,途中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山石;怎样才能像鸿鹄那样自由翱翔,乘着风越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浪?我要举起马鞭追赶着蛟蜃,挥舞宝剑驱赶住鼋鼍;我希望能永远地同众仙会在一起,一起在天地间逍遥快乐地生活。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全诗以“我”为主体,描写了秋日登高望海的壮阔景象,并抒发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之情。

诗的前四句写登高见海的壮观。首句“秋思二首”,点明题旨。次句“登高望沧海”,点出“登高”的具体原因,即登高望海。第三句“长风欻来过”,描绘了秋风劲吹时海天相接处的景象,为下文“九鳌互低昂”作铺垫。第四句“三山郁嵯峨”则是对前三句的具体描写。“九鳌”一句,是说九条大鳌相互追逐着往来游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海中的惊涛骇浪。这三句,既写出了登临之高远,又写出了大海的壮阔。

五、六句“九鳌互低昂,三山郁嵯峨”,写众仙山的巍峨。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群山比作神龟背上的九块巨大的石头,它们相互撞击,发出轰鸣声;又用“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名山,它们耸立在海面之上,显得高大而雄伟。

七、八句“绰约众仙子,飘飘戏其阿”,写仙人的飘逸美丽。诗人想象中的众仙女们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姿态优美地飘浮在天空中,轻盈地嬉戏着。“绰约”一词形容仙女们的体态柔美,轻盈飘逸;“阿”字则表示她们在高空中游玩嬉戏的姿态。

九句“手把珊瑚枝,笑拂扶桑柯”写仙女手中拿着珊瑚枝,脸上带着微笑,仿佛在轻轻地抚摸着扶桑树的枝叶。这两句既表现了仙女们的快乐与自由,又表现了她们的神采奕奕。

十、十一两句“我欲往从之,道远百怪多”。意思是说:我真想跟随她去追随她,可是道路遥远,途中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山川阻隔。这里的“百怪”指的是各种奇异的山水风光。

十二句“安得骑鸿鹄,乘风越洪波。”意思是说:怎么才能像鸿鹄那样自由翱翔,乘着风越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浪?这两句既是对仙境的向往,也是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十三句“举鞭逐蛟蜃,仗剑驱鼋鼍”,意思是说:我要举起马鞭追赶着蛟蜃,挥舞宝剑驱赶住鼋鼍。这里的“鞭”指的是鞭子,“鼋鼍”指的是大鳖和小鳄鱼。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他对自然界中危险生物的警惕。

十四、十五两句“永与众仙会,遨游养天和”的意思是说:我希望能永远地同众仙会聚在一起,一起在天地间逍遥快乐地生活。这里的“天和”指的是天地间的和谐与宁静。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的心愿,也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