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丛篁湿,一夕波浪生。
孤灯蓬底宿,江雨蓬背鸣。
南来北往客,同听不同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及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求考生对诗作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提示进行分析,注意从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入手,指出其表达技巧及艺术效果。

潇湘夜雨

两岸丛篁湿,一夕波浪生。

孤灯蓬底宿,江雨蓬背鸣。

南来北往客,同听不同情。

译文:

岸边长着茂密的竹林,昨夜一场潇湘暴雨,竹叶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一夜风雨,竹叶上的水珠滴落下来。我在这船上过夜,听着窗外江面的波涛声,那声音就像鼓一样。

船行至洞庭湖,看到两岸都是郁郁苍苍的竹子;听到潇湘夜雨,竹叶上的水珠滴下时发出的声音,如鼓一般;船行至洞庭湖,看到两岸都是郁郁苍苍的竹子;听到了潇湘夜雨的雨声,那声音如同擂鼓。

潇湘夜雨

潇湘夜雨

潇湘夜雨(二首)

杜甫

远岸秋沙白,高斋半夜钟。

微云生浪静,细雨下帆重。

寒树依山尽,长江接海流。

几时归故里?忆在长沙东。

译文:

远离岸边秋色萧瑟,高堂半夜传来钟声。

乌云出现水面平静,细雨落下风帆更重。

寒树依傍青山到尽头,滔滔长江奔向大海流。

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怀念故乡长沙城东头。

【赏析】

《潇湘夜雨》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诗人因安史之乱而四处漂泊,最后定居成都草堂。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异乡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自己飘泊不定生活的厌倦之情。

首联“远岸秋沙白,高斋半夜钟。”写自己身处异地,但依然能听到远方的江边传来的钟声,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颔联“微云生浪静,细雨下帆重。”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坐在船上,望着远处的江面,只见一片宁静。突然,一阵细雨洒了下来,使原本平静的江面泛起了涟漪。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寞。颈联“寒树依山尽,长江接海流。”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大地,只见一片绿色的森林覆盖了整个山谷,而远处的江水流向大海。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他内心的豪迈和自信。尾联“几时归故里?忆在长沙东。”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他怀念的是在长沙东头的家。这两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表现了他对未来的期待。总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