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白鹤辞巢去,腐草青萤入梦来。
秋色不曾为客改,寒砧一自向谁哀。
东山月出临无地,南越猿啼旧有台。
回首石楼残茗在,岂须沉醉菊花杯。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借秋景来抒写自己的情怀。首句“高松白鹤辞巢去”写秋天来了,高高的松树和白鹤都飞走了;第二句“腐草青萤入梦来”写秋天来了,腐草和青萤也飞进梦中了。两句诗通过描写自然现象的变化来抒发诗人的感情。第三、四句写秋天景色不变,砧声依旧,寒风中传来了凄凉的砧声,这声音是向谁发出的呢?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他内心的悲苦。第五、六句写诗人在东山月下看到的景象,月光照映着南越旧台,猿猴啼叫,仿佛在诉说往日的欢乐与今昔的悲凉。最后两句写诗人在石楼上回忆过去的情景,残茶未尽,但已无心品味。尾联直抒胸臆:“岂须沉醉菊花杯。”
【答案】
(1)首句:高松白鹤辞巢去(松树、白鹤都是高傲的生灵)
译文:高高的松树、白鹤都飞走了。
注释:辞:离开。
赏析:松树、白鹤,都是生长在高山之上的生物,高不可攀,所以诗人用“白鹤辞巢”,来比喻自己远离朝廷,隐遁山林。
(2)次句:腐草青萤入梦来(腐草、青萤都是腐坏之物,它们进入梦境)
译文:秋天来了,腐草和青萤也飞进梦中了。
注释:腐草:指草木腐烂后留下的枯草。青萤:萤火虫。
赏析:腐草和青萤都是秋天的产物,它们进入梦境,就象诗人一样,被秋风卷到天外,飘零无定。
(3)三、四句:秋色不曾为客改(秋色:这里指秋天的景物),寒砧一自向谁哀(砧声:指秋夜里的敲击之声)
译文:秋天的景色没有变,秋夜中的敲击声也始终如一地响着,那声音是向谁发出的呢?
注释:秋色:这里指秋景。
赏析:此句运用拟人手法,把砧声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砧声的深深眷恋,又暗含了他对朝廷的无限忠贞之心。
(4)五、六句:东山月出临无地(月出:月亮升起),南越猿啼旧有台(南越:泛指南方地区,这里指南方)
译文:月光照映着南越旧台,猿猴啼声在空谷回荡。
注释:南越:泛指南方地区,这里指南方。
赏析:诗人由月照南越台联想到当年与友人相聚的情景。“月出临无地”暗喻自己身处异地,不能与故土之人相会。
(5)七、八句:回首石楼残茗在,岂须沉醉菊花杯(石楼:这里指山居的住所)。
译文:回头望去,石楼中残存的茶叶还在,哪里还须沉醉于饮菊花酒。
注释:石楼:指山居之所。
赏析:诗人从眼前之景想到昔日之情。“回首石楼残茶在”,说明他在山居中度过了一段宁静的日子,而如今却要回到尘世上去。“岂须沉醉菊花杯”,则表明他不愿沉湎于世俗生活之中。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罢官归乡后的感怀之作。诗人用松鹤高洁、腐草青萤、砧声、月色来衬托他的清高,又用“寒砧”、“猿啼”写出了环境的萧条,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忠诚以及他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寂寞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