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南湖
介绍
《南湖》是唐朝时期的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温庭筠。
“野船”的“野”字用得好,像是刻意凝练过才下笔的,其中透着一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意蕴,而飞卿之所以客居他乡,不正是被俗事所扰么?飞卿笔下多次出现类似这般适于隐逸的景物,可见他对野趣是颇有眷恋的。“疑雾雨”的“疑”字用得亦传神,蒙蒙如雾霭之雨仍嫌太大,故用“疑”字更进一步的将雨“细”化,细到只能闻声,不能辨形的程度。古代文学中,常有将动词用作形容词的,然而若使读者可以明显感觉到词性的转变,则雕凿之迹显矣,实非上品。而观飞卿此“疑”字的用法,词性未变,但却有形容词之效,极妙。
注解
南湖:即今浙江绍兴的鉴湖。
槛(jiàn):栏杆,此处似指湖边台榭上的栏杆,亦泛指台榭。按:刘学锴先生据末句“篷艇”二字断言此“槛”指上下四方加板的船。“槛”字确实有指船之意,但所指多为大型船只,又与“篷艇”不符。不过,对此字的理解并不影响全篇,读者可自辨之。
菱荇(xìng):二者结为可食用的水生植物。
飞夕阳:即“夕阳飞”的倒装,意谓在夕阳下飞。
雾雨:蒙蒙细雨。
潇湘:今湖南湘江与潇水的并称。
篷艇:即篷船。
楚乡:指飞卿在吴地(吴被楚灭,故又称楚地)太湖附近的旧乡。
相关推荐
南湖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解析】 “南湖”即指西湖。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游赏南湖时所见到的美景和感受到的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南湖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情感世界。以下是逐句释义与赏析: 1.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 - “湖上”
【注释】 南湖:指西湖。 宋都南野水:南宋时建都临安(今杭州),因称其为“南野”。 花柳媚名园:指西湖四周的美景,如花、柳等景物。 沙留迹:指游人在沙滩上留下了足迹。 鱼惊浪结痕:指游人惊起的鱼儿激起的涟漪,形成了波纹。 朱桥通别岛:指通往小岛上的红桥。 白路出荒村:指通向村落的小路。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游览西湖的所见所感。首句写景,点明题旨,次句写游人赏玩西湖,留下痕迹
南湖 海雁长桥北,乘闲日日来。 游鱼自应乐,宿鸟不相猜。 弱柳周遭合,芳花次第开。 梁王昔游集,后乘列邹枚。 注释与赏析 “海雁长桥北”: - 注释:此处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即在宽阔的湖面上,海雁成群结队地飞翔。 - 赏析:海雁象征着远方和自由,它们在宽阔的水面上飞翔,形成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图。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乘闲日日来”:
【注释】 南湖:即杭州西湖。 兴何长:兴致何其长。 藜杖:竹制的手杖。 为爱:因为喜爱。 作云气:像云一样飘浮在空中。 徙倚:徘徊、留恋。 枕簟(zhěn diǎn):枕头和席子,泛指卧具。 【译文】 葛布制成的头巾,竹杖,兴致何其长;为喜爱六月的南湖凉快。 雨在山头作云气,风来水面散荷香。 登临稍喜市声远,徙倚犹嫌归兴忙。 后日重来携枕簟,不妨午梦到斜阳。 【赏析】
南湖 每忆南湖上,青帘卖酒亭。 柳条鱼颊翠,花片马蹄馨。 寒食经行路,晴窗入梦屏。 因循春又晚,风紧搅空冥。 注释: 1. 每忆南湖上:每次想起在南湖的景色。 2. 青帘卖酒亭:挂着青色帷幕的酒馆,卖酒的地方。 3. 柳条鱼颊翠:形容柳枝的颜色像鱼儿的腮一样翠绿。 4. 花片马蹄馨:形容花朵的形状像马蹄一样美丽。 5. 寒食经行路:指的是清明节期间人们扫墓祭祀的路线。 6. 晴窗入梦屏
诗句释义 1 每忆西湖上,青帘卖酒亭。:每次回忆起在西湖边上,有一个卖酒的青帘亭。 - “每忆”表示经常回忆,“西湖上”指代特定的地点。 - “青帘”指绿色的帷幕,常用以形容酒馆或酒楼的外观。 - “卖酒亭”即售卖酒水的亭子。 2. 柳条鱼颊翠,花片马蹄馨。:描述湖边的柳枝和花瓣,像鱼儿般摇曳,香气扑鼻。 - “柳条”指的是湖边生长的柳树枝条。 -
【注释】 南湖:指西湖。 已拾诗盈箧,犹如酒满船:已把写诗的诗词装满了书箱,好像酒满满地装了一船。 “清似”句:湖水清澈得就像一面镜子,俯仰之间可以看见两个青天。 【译文】 我收集了许多写诗的诗词,就像酒满满的一船一样,湖面上的水光也像镜子一样清澈,俯下身子和抬起头来都可以看见两个青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西湖的七绝。诗中描写西湖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南湖 宁越佳山水,南湖水浅清。 暗泉通古庙,凉气入军城。 有禁鱼常乐,无机鸟不惊。 远蕃𦨴舶至,海角暮潮平。 解析与赏析: 1.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宁越佳山水,南湖水浅清。 注释:“宁越”为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宁波市。“佳山水”指这里美丽的山水景色。“南湖水浅清”描述的是南湖水清澈且略带浅色,反映了自然之美。 - 暗泉通古庙,凉气入军城。 注释:“暗泉”指的是不易察觉的泉水
【注释】 “南湖”:指江西南昌的西湖,因在城南而得名。 “悭”:吝啬。 “天教”:自然地使。 “专一壑”:专指一处。 “坌(bèn)来”:众多涌来。 “休坌”:不要涌来。 “然诺”:许诺、诺言,此为守信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抒怀的七绝。 前两句写景。首句说诗人胸中诗本悭(即吝啬),所以不肯把诗才轻易施展出来;次句说,上天自然地让他隐居在西湖之畔,专一壑(即深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及赏析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首先从“梅霖初歇水平湖”一句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是一幅江南水乡的图景,“梅霖”指的是春末夏初雨水较多,梅子成熟后落下的雨,“初歇”说明梅雨已经结束,“水平湖”写出了湖水平静如镜,映照着周围的景色。“湖上青山展画图”一句则写出了湖上山峦起伏,宛如画卷展开,给人以美的享受
南湖 南湖水面宽广,远处的树木被霜雪覆盖显得朦胧。 水鸟在水中嬉戏着,它们的头显得十分壮观,而船尾的草则长得很长。 傍晚时分,山后的薄雾中隐约透出翠绿之色,初升的月亮挂在天边,发出黄色的光芒。 我漂泊在外,深知你的事情,更加忧愁,思念故乡。 注释: 1. 南湖 - 指作者所在的湖泊,具体位置不详。 2. 湖影阔 - 水面宽广,映出宽阔的景色。 3. 霜树远微茫 - 树木上覆盖着薄薄的霜
【注释】 南湖:指西湖。 水月:指月亮映在湖面上的景色。淡无际:指湖面波光与月光融为一体,没有边际。 秋风清可怜:形容秋风吹过湖面的景色,显得格外清爽、凄凉。 是谁能领略:是谁能够欣赏到这种景色呢? 罢钓老渔船:指一位年迈的老人收起鱼竿,坐在湖边钓鱼。 【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西湖美景。首句“水月淡无际”,以水月为喻,形容湖水与月光融为一体,没有边际,给人以空灵而宁静的感觉
【注释】 南湖:指浙江杭州西湖。蓼花滩:水边长着茂密的蓼花的沙滩。没板桥:淹没了小桥。晓起:天刚亮时起床。褰珠箔:揭起珠帘。无限:极多。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一首写景的佳作。前两句写雨后南湖景色,后两句写美人清晨起来梳洗的情景。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富有情趣。 首句“昨夜南湖雨点齐”一句,描写的是诗人所见的南湖之景。诗人用一“齐”字,形象地描绘出昨夜雨势之猛
【注释】 南湖:即西湖,在浙江杭州。 罗绮:指丝织品或华丽的服装。东风:春天的风,这里指温暖的春风。 十里好山多看尽:十里长的好山都看遍了。 琵琶催拨夕阳船:琵琶声急促地催动着小船驶向黄昏。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风光的诗。首句“南湖二月水如天”,描写的是西湖二月湖水碧波荡漾的景象,给人以美的感受。第二句“罗绮东风醉少年”,则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写游人的愉悦心情。诗人通过“罗绮”二字
南湖 南湖中,果林奇绝,越过山峰又到南湖。 石阶回环相互倚靠,岩泉时有时无。 打开窗户,众壑积累如山,殿前一峰孤峻。 更观赏千竹林,因而怀古长啸徒。 译文:在南湖中,果树林子奇特绝美,越过山岭又到了南湖。 石阶回环相依偎,岩泉时有时无。 推开窗户,群山汇聚在一起,殿前一座山峰孤独挺拔。 更欣赏那千竹林,因此怀念古人长啸徒。 注释:①中湖:指南湖。②逾(yú):越过。③石磴(dèn):石台阶
南湖 为欲留春住,开尊得赏心。 湖天浮曙色,堤柳足清阴。 燕掠芹泥堕,鱼穿荇带深。 逢从群彦后,佳会许重寻。 【注释】 1. 南湖:即西湖。在今浙江杭州市。 2. 为欲留春住:想留住春天不离去。 3. 开尊:指打开酒樽畅饮。 4. 赏心:赏心的意趣。赏心乐事。 5. 湖天:指西湖。 6. 芹泥:芹菜叶上的水珠。这里比喻落花。 7. 荇带:荇菜的茎。 8. 逢:遇见,碰上。 9. 从:跟随。 10
南湖烟波阔 不见荷花水面开闲杀风标两公子 几回飞去复飞来 诗句注释 1. 南湖六月烟波阔 - 解释:六月的南湖水波辽阔,烟波浩渺。 - 背景:此句描绘了夏季南湖的壮观景色,烟波浩淼暗示天气晴朗,阳光照耀下的湖水泛着淡淡的烟雾。 译文 在南湖的六月,烟波辽阔,仿佛无边无际。但这里并没有荷花盛开,水面显得空旷而寂寥。 赏析 2. 闲杀风标两公子 -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