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芦花
介绍
芦花并不是文学作品,而是德富芦花的一部散文作品。《芦花》是德富健次郎所创作的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描绘了东京郊区河海边的秋天景色,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现实感受。以下是对德富芦花的介绍:
生平背景:德富芦花(1868年10月25日—1927年9月18日),日本近代著名社会派小说家,散文家,甲级战犯德富苏峰之弟。出生于熊本县,少年时受自由民权运动熏陶。1885年皈依基督教,1898年发表小说《不如归》而闻名。
创作特点:《芦花》以东京郊区的河海为背景,以秋天的芦洲和茫茫一片的“芦花之雪”为描写对象,巧妙地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现实感受凝聚在景物描写之中,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文学影响:德富芦花的散文集《芦花》在日本文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思考吸引了无数读者。此外,石言在1983年创作的《秋雪湖之恋》中也向读者介绍了成功人物形象芦花,展示了一个原本幸福家庭中的贫农女儿如何在命运的波折中保持坚韧与美丽。
德富芦花的《芦花》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散文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感悟。
相关推荐
【注释】 芦花:芦苇的花朵,即苇花。 夹岸复连沙: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沙滩。 枝枝摇浪花:一枝枝的芦花在风中摇曳,就像波浪一样。 月明浑似雪:明亮的月光就像雪一样。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月夜芦花图。诗人用“夹岸复连沙”勾勒出芦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而“枝枝摇浪花”则生动地表现了芦花在风中摇曳的美丽姿态。接着,“月明浑似雪”一句更是将明亮的月光与皑皑白雪相比较,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皎洁和洁白
芦花 如练如霜干复轻,西风处处拂江城。 长垂钓叟看不足,暂泊王孙愁亦生。 好傍翠楼装月色,枉随红叶舞秋声。 最宜群鹭斜阳里,闲捕纤鳞傍尔行。 注释: - 如练如霜:像白练一样,像霜一样洁白。 - 干复轻:干燥又轻盈。 - 西风处处:秋风阵阵吹来。 - 长垂:长时间垂下。 - 钓叟:钓鱼的老人。 - 王孙:贵族后代。 - 翠楼:绿色的楼台。 - 枉随:徒劳跟随。 - 红叶:秋天的叶子。 -
注释: 芦花:即芦苇花。 悲秋已过黄花节:悲伤秋天已经过去,黄花节也过去了。黄花节,古代传说中一种植物,这里指菊花。 照眼浑疑白帝城:看眼睛好像看到了白帝城(在重庆奉节),但其实是幻觉。 更类吾家子猷棹:更像我家子猷的船。子猷是晋代人王凝之的小名,字子猷,他曾经乘船到江中去游赏,看到美丽的风景就吟咏起来。这里说诗人的船就像王凝之的船一样。 飘然乘兴雪中行:在雪天之中乘着兴致去航行。 赏析:
这首诗的译文是: 两岸芦花飘萧瑟,渺渺烟雾浸染了秋日。 在水禽家深处不见人烟,小舟忽然从花丛中出现。 注释: 芦花:指芦苇的花。 萧瑟:形容风声、草木的声音等凄清、悲凉。 渺渺:形容水面宽广无边。 烟波:雾气和波浪。 鸥鹭:即海鸥和鹭鸶,泛指水鸟。 深:指水鸟的巢穴。 见人:看见人烟。 出:出现。 赏析: 此诗描绘的是一幅秋天的芦花荡漾的画面。首联“芦花两岸风萧瑟,渺渺烟波浸秋日
芦花 琵琶亭前夜泊舟,荻花瑟瑟风飕飕。 浔阳夜静月如昼,琵琶寂寞江空流。 注释:芦苇丛生的水边小洲上,我停泊了船只。风吹过,荻花沙沙作响。浔阳的夜晚宁静,月亮明亮如同白昼一样。琵琶在江水中孤零零地发出声响,仿佛只有江水在倾听。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夜晚泊舟于琵琶亭前的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诗人的心境和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首句以"琵琶亭前"起笔,勾画了一幅宁静的夜晚画面,琵琶声声,荻花飘荡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见鹢恬徐退,看鸢喜讵飞。 - 词语解释与背景说明: - “见”:指观察到。 - “鹢”:古代一种大雁,通常用于比喻或象征。 - “恬”:平静、安详的样子。 - “徐”:缓慢、从容。 - “鸢”:即鹰。 - “喜讵飞”:喜悦到极点的鸟儿是否要飞翔。 - “飞”:指飞翔,这里可能暗喻自由或解脱的意象。 - 翻译与解析:观察着大雁悠闲地缓缓后退,看着鹰展翅欲飞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作者情感、语言表达、写作手法等的把握。解答时,先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结合题目所给信息,从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等方面分析,最后给出答案。 本题要求赏析“风起芦花散雪,纷纷故着枯槎”句。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诗人通过描绘芦花的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首句描写了一幅风起时飘落的芦花像雪一样纷飞的景象,用“散”写出了风势之大,也表现出芦花之轻盈飘逸;次句写芦花落地后
芦花 冗花焦叶袅风漪,乱展江乡白渺弥。 两岸水枯鸥宿处,一天雪衮雁衔时。 羌儿削管吹边远,淮俗编帘障屋危。 岂特絮毡堪御冻,津头拾取作薪炊。 逐句释义: 繁复的花朵焦黄凋零,随风起舞,在江乡显得一片洁白。 两岸的水面干枯,只有鸥鸟栖息的地方,天空中的云彩如同被雪花覆盖一般。 羌族的孩子们用笛子吹奏着悠扬的曲调,声音传得很远;淮河流域的人们用编成帘子的竹竿遮挡着房屋的险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诗人独倚窗前,思念远方的美人。他看到窗外的芦花、荻花和枫叶,听到鸡叫声,感受到了秋天的寂静与凄凉。他不禁想起那个遥远的人,她是否也在这个时候思念着他呢?他决定吹起笛子,让音乐陪伴着船儿,在月光下缓缓前行。 注释: - 眇眇临窗思美人:眇眇,形容窗户狭窄;临窗,站在窗前;思美人,思念心爱的人。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站在狭窄的窗前,独自思念着远方的美人。 - 荻花枫叶带鸡声:荻花
秋风摘索铺寒雪,败叶枯条互明灭。 秋风萧瑟,如丝般飘落的芦花铺满大地;落叶和枯枝在秋日的阳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淡荡闲塘摇夕阳,横斜断岸凌高节。 池塘中的水面被夕阳染成淡淡的黄色,芦苇随风摇曳,仿佛在向高远的天空致敬。 无言咄咄日书空,执礼拳拳意绵蕝。 诗人默默地凝视着天空,仿佛在用文字书写自己的情感。他的态度恭敬,但内心却充满了无尽的感慨。 望极氍毹铺纠结,渔歌何处声凄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赏析。 芦花 深溪高岸罩秋烟,飒飒江风向暮天。 凝洁月华临静夜,一丛丛盖钓鱼船。 注释:芦花生长在水边或沼泽地带,秋天时开白色花朵,随风摇曳,像一片白茫茫的大雪;秋天到了,天气渐寒,芦花也凋谢了。深涧、高岸被秋雾笼罩,飒飒秋风阵阵吹来,傍晚时分,天空中飘着淡淡的秋云。月亮皎洁如玉
芦花 秋风绿水漾明霞,瑟瑟菰芦两岸花。带雨沈波人不到,钓船深处夕阳斜。 注释: 1. 秋风:指秋天的风。绿水:指清澈的水。漾:荡漾。明霞:指美丽的朝霞。 2. 瑟瑟:形容风吹芦苇的声音。菰(gu )芦:一种水生植物。两:两岸。岸:指河岸边。 3. 带雨:带着雨水,这里指雨中的景象。沈波:沉没在水中。人不到:没有人到达。 4. 钓船:渔船。深处:指深水中。夕阳:夕阳西下。斜:倾斜。 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瑟飒西风点客襟,沙头渡口独相寻。 - “瑟飒西风”形容风声凄厉,“点客襟”描绘风吹过衣襟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冷清、孤独的秋日气息。“沙头渡口”是诗人寻找的地方,可能是他此行的目的或心之所向,表达了一种孤寂和期待的心情。 - 译文:西风吹得瑟瑟作响,我轻抚着衣襟,独自在沙头渡口徘徊寻觅。 2. 月明洲渚迷清梦,霜入蒹葭冷素衾。 - “月明洲渚”指的是月光照耀下的湖中小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江畔洲前白渺茫,萧萧摵摵斗秋光。”江畔洲前芦花的白色一片渺茫,在秋风中摇曳,与秋天的景色相映成趣。“萧萧”,形容风声,也形容芦花随风摇摆的样子。“斗”,是北斗星,这里指北斗七星。这句诗的意思是:江畔的芦苇荡漾着白色的浪花,在秋风中摇曳,就像北斗星斗一样明亮。 “轻风乱播漫天雪,斜月微添隔岸霜。”轻风飘散着漫天的芦花雪
芦花,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不仅以其优雅的姿态引人入胜,还常被文人墨客赋予深厚的文化意涵。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赏析: 1. 诗歌原文: 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鸥盟浅渚秋波淡,雁落沧洲夜色寒。 寞寞轻烟余剑气,茫茫飞絮扑渔竿。 2. 注释译文: - 夹岸复连沙:描述河流两岸长满了芦苇,形成连绵不断的绿色沙滩。 - 枝枝摇浪花:描绘了微风拂过时,芦苇随风摇曳
芦花 芦花冉冉弄斜晖,十月江天似雪飞。 说与行人休践踏,好将收拾赠无衣。 注释: 冉冉:轻柔地飘动。 弄斜晖:在斜阳下轻轻地摇曳。 说与行人休践踏:告诉过路的行人不要踩踏。 无衣:没有衣服的人,指穷人或乞丐。 赏析: 这首《芦花》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寓意。 第一句“芦花冉冉弄斜晖”,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夕阳下,芦花轻轻地摇曳着,仿佛在跳舞
诗句解析及译文: - 西风瑟瑟九秋天,历乱芦花扑晚烟。:描绘了一幅秋日西风中的芦苇景象,风吹过,芦苇的花朵(或指飘落的芦花)随风飘散。“历乱”形容这些芦花在空中飞舞,如同纷乱的丝线。 - 随处飘零浑似絮,群生衣被不如绵。:继续描述芦苇的景象,指出它们随风飘散的状态,与絮如棉般软绵绵的覆盖效果形成对比。这里的“绵”可能指棉花,暗示芦苇虽轻,但不如绵密之物保暖。 - 冬烘头脑人应笑
芦花 浪得花名久,萧萧白鹭洲。 丛深缘近水,干弱易成秋。 明月寒渔户,江风拂客舟。 无须叹摇落,犹足代薪槱。 注释: 浪得花名久:意为虽然名为“花”,但实际上并不具备真正的花的美丽和香气。 萧萧白鹭洲:形容芦苇丛生,白鹭栖息的洲渚环境。 丛深缘近水:指芦苇生长茂密,靠近水源。 干弱易成秋:意指芦苇干枯脆弱,容易在秋季枯萎。 明月寒渔户:指夜晚月光下,渔船上的渔夫们。 江风拂客舟:指江风吹动小船
【注释】 芦花:指秋天的芦花。蓼渚,指水中长满蓼草的浅水湖。西风,秋风。九月秋,指深秋时节。丛芦,芦苇丛生之地。招雁,指芦花随风飘动的样子。下汀州,指飞到汀州的芦苇丛中。渔舟唱晚,指夕阳西下时打渔归来的船只。人何处,指打渔的人在哪里?烟水茫茫,指水面上弥漫着烟雾的景色。古渡头,指古老的渡口。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深秋时节的所见所感。首句“九月秋”,点明时间,说明是深秋时节;次句写景
诗句翻译: 1. 芦花——芦苇的花朵,泛指秋天的风景。 2. 译文:你本是无情之物,为何也要白发苍苍? 3. 丹枫——红色的枫叶,代表秋天的景象。 4. 瑟瑟——落叶的声音,形容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5. 野水——野外的河水,代表秋天的景色。 6. 悠悠——水流缓慢的样子,形容水流的状态。 7. 霜冷下宵雁——在寒冷的霜夜,大雁南飞。 8. 月明来钓舟——在明亮的月光下,有人乘着渔船钓鱼。 9.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芦花”是全诗的标题,题目是诗歌的第一句,所以第一句就是诗句,第二、三、四句都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解释或描绘,因此这四句可以作为译文的主体内容。 【答案】 译文:秋日的芦花随风飘散像一片思乡的思绪,冻云十里像一幅朦胧的画卷如梦般地飘渺。注释:芦花:秋天时水面上生长着的苇草。一篷:一片。思在水:指飘飞的芦花仿佛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十里:形容远处的景色模糊不清
芦花 曲岸闲移步,芦花见几枝。 摇风犹未白,垂露似含悲。 潇洒致如旧,光阴迅若斯。 独舂相掩映,吕纪画成时。 注释: 芦花:指芦荻。 曲岸闲移步:在弯曲的河岸上悠然地散步。 几枝:几根。 摇风犹未白,垂露似含悲:风吹过,芦苇还没有变白,而露水就像有悲伤之情一样。 潇洒致如旧:形容芦苇的姿态依然那么飘逸。 光阴迅若斯:时间过得很快。 独舂相掩映:只有那一片片的芦花,相互掩映着,显得特别引人注目。
诗句释义: 1. 采采亚汀洲 - “采采”是形容芦苇丛生的样子,“亚汀洲”指靠近河流或者湖泊的陆地,这里暗示芦苇的生长环境。 - 注释:芦苇生长在靠近河流或湖泊的陆地上。 2. 为花岂自由 - “为花”指的是这些芦花,“岂自由”表达了对这些自然景象的感慨,认为自然界的花朵也并非完全自主。 - 译文:这些美丽的芦苇,难道它们自己有自由吗? 3. 群摇今夕雨 -
【注释】 芦花:指芦苇的花。 立秋才数日: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8月7-9日之间。 芦荻:芦苇的茎叶。 含凉:含有清凉之意。 贴水弄明影:靠近水面,让影子映在水中。 飘花作素妆:飘落的花朵像是白色的妆容。 风敲方瑟瑟:风声如同琴瑟的声音。 露泫欲苍苍:露水晶莹如玉,仿佛是苍茫的天空。 伊人什:指思念的人儿。 兹怀殊未央:此情此景,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