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
【注释】: 子夜:古曲名,《乐府诗集》中有“子夜四时歌”。 挑灯:点灯。 回文机:可回环的织布机(古代妇女常用它织制绣花或装饰物)。 【赏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思念远方丈夫的诗。首句写景,渲染了孤寂的气氛;次句点题,写出女主人公在寂寞中等待、盼望的心情;三句通过描写女子在织布时的情景,进一步表现她思念丈夫的深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富有民歌风味
子夜秋歌八首其七 雨凝辟寒香,不出房栊闲。 妾泪化成雨,离居当来还。 注释解释: - 雨凝辟寒香,不出房栊闲 - “雨”:这里指泪水。雨是女性情感的表达,常在诗歌中象征女性的悲伤和哀怨,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 “辟寒香”:避开寒冷的气息,可能象征着逃避或保持距离的状态。 - “不出房栊闲”:不走出房间,表示一种孤独或忧郁的状态,“栊”是指窗格,“闲”则表达了一种无所事事或者心情烦闷的感觉。
诗句释义:灯芯花落了又落,报晓的鸡儿在寒夜中一声不鸣。我并不怨天无口,只愁这深深的井底让人难以自拔。 注释翻译:灯芯花,一种用于照明的物品,常用于古代夜晚,其燃烧的时间长短可以反映出时间的推移,因此被称为灯芯花。鸣鸡是古人用来报晓的工具,而寒更则指冷清的夜晚。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深井中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困境和无奈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井中的夜景
【注释】 侬:我。 三五:这里指月亮有圆缺的周期,十五日为满月,十六日为残月,所以称为“三五”。 子夜:子时,古代计时法中的一种。 歌:诗。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元宵节观灯后的即兴之作。诗人以“三五年”为题,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全诗用对比的笔法,写出了时间的短暂和美好瞬间的难得。 首句“侬是三五年”,是说:“我是度过了三五年啊!”这里的“三五年”是指从出生到现在的时间
子夜吴歌,其三 铁瓮城边路,挂帆到扬州。 侬欲随欢去,不是觅封侯。 注释: - 铁瓮城: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地名,因城墙坚固得名。 - 挂帆:指扬帆起航。 - 扬州:今江苏省省会,唐代为重要城市。 - 侬:古时对女子的称呼,这里代指女子。 - 随欢:跟随欢乐。 - 觅封侯:追求功名利禄。 赏析: 《子夜吴歌(其三)》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组诗中的第三首
子夜吴歌 其二 燕京女儿多,何如吴下好。 豆䓻花正开,甘作闺中老。 注释解释: - 燕京女儿多:燕京指的是当时的首都北京,这里的“女儿”指代年轻女性。 - 何如吴下好:吴下是指现在的苏州一带,这里用比较的方式表示燕京的女子与吴地女子的对比。 - 豆䓻花正开:豆䓻是一种常见的花卉,通常在春末或夏初盛开。 - 甘作闺中老:这里的“老”并不是指年龄的增长,而是形容女子愿意在闺房中度过余生的意愿。
【注释】 悄悄地和丈夫说,听说你已到大都。 须待春泥干,为郎治行李。 须:必须,必要。治:缝制。行李:行装。 【赏析】 此诗写一位女子送丈夫赴任的惜别情景。诗的前两句是女子向丈夫告别时的真情表白。“悄悄”二字,渲染出一种凄婉的气氛,表现了女子对即将远行的丈夫的依恋之情。“闻郎大都去”,是妻子听到丈夫要去大都的消息后,心里非常担心,怕他到了大都以后,生活上会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
注释:在夜晚的江船上,我乘坐着一叶小舟,船儿随着风势,轻快地向前划去。这是多么美好的夜晚啊!然而我的心却像被什么东西紧紧地揪住一样,无法平静。我不禁泪流满面,泪水如雨滴般洒落。 赏析:这是一首表现诗人内心孤独与痛苦情感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夜行船的景象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中的“浪船”和“轻橹”描绘了夜晚江上的宁静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渡”的正确写法。 【答案】 扁舟向何处?杳霭桥头路。旧时马缨花,化作吴侬树
【注释】 白日:日光。杳(yǎo)杳:形容声音细微,远而难闻。寒蓬飞:比喻飘荡无定、飘零不定的人。郎:丈夫。自珍重:指自己要珍惜自身,注意身体。岁晚:一年的末了。行人稀:行旅者稀少。 【赏析】 《子夜四时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妇女思念远方的丈夫。本诗写的是冬天里一个女子怀念她的夫君,希望夫君保重,不要因年老体衰而行走不便而受到冷遇。全诗意在言外,寄意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风吹白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