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解析】 本诗为宋代辛弃疾的词。词中以“黄叶”“明月”“好梦”“朝葬”等自然景象来烘托自己悲愁苦闷的心境,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与无奈。 【答案】 译文: 秋风吹动黄叶飘落,故国在深秋里萧瑟凄清。一轮明月高悬,如钩似镰,我好梦难寻。问天能藏下多少愁?朝暮之间,我如同蜉蝣一般,匆匆一瞥人生。 一年前的事已记不得,即使回头望去也难以辨认那依稀的身影
一剪梅 · 拈题得壁苔,用清真体 削立危崖似怯寒。文绣层层,包裹婵娟。洞天开处舞飞鸾。横掠萝屏,韡印弓蛮。 愁锁春宫十二阑。别矣王孙,黯色年年。题情欲倚惜葱芊。呵问天心,绿晕成圆。 注释: 1. 削立危崖似怯寒:形容山峰挺拔高耸,仿佛是害怕寒冷而退缩的样子。 2. 文绣层层:文采斑斓,如同层层叠叠的锦绣。这里形容壁苔的颜色丰富、美丽。 3. 包裹婵娟:把美丽的月亮或月亮形的事物紧紧包裹起来
【注释】 一剪梅:又名《秋夜月·一剪梅》。唐教坊曲名,因词调有此名。此词调本为入乐燕乐之曲名,后遂以“一剪梅”为词牌。 西风:秋风。 颤豆灯:颤抖的豆油灯烛。 吟纸窗:用纸糊的窗户。 长安:今西安,古称长安。 马影鸡声:指报晓的马鸣声和鸡叫声。 梦里乡关:梦中的故乡。乡关,指家乡。 屏上山:屏风上的山峰。 咫尺天涯:比喻虽近在眼前却感觉距离遥远。 杜宇声残:传说中杜鹃鸟啼声凄切,有思乡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并注意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和情感,然后进行赏析。“布帆斜挂木兰舟”意思是:白色的帆船斜插在木兰船中,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站在船上看风景。“身坐轻舟”是说诗人身在轻舟之中,“心悟虚舟”是说诗人内心感悟到虚空之舟。这两句是写诗人的所见、所感。“槐阴风过忽惊秋”意思是:槐树的影子被风吹过,突然感到秋天来临了。这一句写诗人的所感
【注释】: 满地飘残六出花。道是杨花。疑是梨花。多才赓和属谁家。谢是诗家。李是词家。 少年羁旅若飞花。酒泛桃花。曲奏梅花。醉看何事足名家。大武黄家。大侠朱家。 【译文】: 满地都是飘落的雪花,有人说是杨花,有人说是梨花。谁能有这么多才情来作和?是谢道韫还是李凝? 少年在外漂泊,就像那飘散的花瓣,随风飞舞。喝酒的时候,我泛舟桃花之水;唱歌的时候,我奏起梅花之曲。 看到这美妙的景象,不禁让人陶醉
一剪梅 · 闻警 越水吴山不解愁,舞也轻柔,歌也温柔。逐人新月影如钩,昨日山头,今日城头。 银筝檀板对沧洲,撇了歌喉,剩了诗喉。满天风雨下西楼,一梦苏州,一醉杭州。 注释: 1. 越水吴山不解愁 - 越地的山水让人感到烦恼吗?这里的“解”是“能、能够”的意思。 2. 舞也轻柔,歌也温柔 - 无论是跳舞还是唱歌,都是那么的柔和和温柔。 3. 逐人新月影如钩 - 月亮的倒影随着人的移动而变化
【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 髻子蓬松掩镜奁,指女子梳妆打扮。花也慵拈,指女子懒得插花。 倚栏终日病恹恹,形容因病而整天倚在栏杆上。风自开帘、月自穿檐,写景。 一庭芳草绿铺毡,庭院中的芳草如同绿色的地毯,铺满了整个庭院。 红杏初甜,指初开的杏花颜色鲜艳,味道甜美。 斑笋初尖,指刚刚发芽的竹笋颜色淡黄,形状像小山峰一样尖尖的。 玉阶微步望银蟾,意思是轻轻地走上玉石台阶去观望月亮。 鸟影兼兼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寒热如潮势未平”:这句表达了天气变化无常,寒冷和炎热交替,就如同潮水一般汹涌。 2. “病起无言,自扫前庭”:暗示着疾病让诗人感到沉默寡言,只能独自清理庭院。 3. “琼花魂断碧天愁”:这里用“琼花魂”形容一种美丽而脆弱的东西,被“碧天愁”所困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悲凉的景象。 4. “推下凄凉,一个双卿”:这里的“双卿”可能指代某种象征性的意象或是特定的人物
【诗句释义】 秋来寂寂掩重门。 虫语空庭。叶打疏棂。 看朱成碧倍销魂。愁绪纷纷。情思昏昏。 梦中可许暂相亲。一晌分明。一霎无凭。 凄凉枕簟夜如冰。听断鸡声。数遍钟声。 【译文】 深秋季节,我关上重重门户,庭院里寂静无声,只有蟋蟀在空荡的厅堂中鸣叫。透过窗棂,看到院子里的树木由青变红,再由红变绿,这变化让人心烦意乱,更添惆怅。 我沉浸在思念中,思绪万千,情绪低落,如同黄昏时的景色一样朦胧不清。
【解析】 此词写诗人在春日的田野上感叹自己虽怀豪侠气概但最终却只能做“编户齐民”,即平民百姓,从而抒发了作者的愤懑之情,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1)“少年”二句:年少时,豪气干云,志向远大,意欲超过前人,为民作主;有“容”即宽容、容纳,“司”是主管的意思。这两句意思是:年轻时就有宏大的抱负和豪迈的情怀,治理好民众,让民众安居乐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2)“岂期”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