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奎
注释: 想用诗歌去寄给西风,一直吟咏到深夜,诗句还没有写好。 月光如同白银一样洁白,庭院中的树显得格外清冷,一丝露水从树叶上滴落,落在青草虫子身上。 赏析: 这是一首秋夜抒怀诗,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首句“欲凭诗句寄西风”,表达了诗人想要借助诗歌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寄托了对西风的思念。西风是秋天的代表,也是诗人所钟爱的
【注释】: 千古:千年。费梦思:费尽心思。殷勤:恳切、热诚。岁寒枝:岁末的梅花枝头,指梅花耐寒不凋的特性。钱塘江上花如雪:形容江岸上的梅花盛开如雪(此处以“如雪”比喻梅花的颜色洁白)。东风:春风。画角吹:指风大吹动画上的梅花。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理宗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是戴养吾为友人钱舜举所画的梅图所写的题咏。 第一句“千古怀人费梦思”,意思是说,诗人思念朋友,用尽了千辛万苦
注释: 欲凭诗句寄秋风,吟到宵分蜜炬终。 想通过诗篇将秋天的气息传递给秋风,直到深夜蜡烛熄灭。 月色如银庭树冷,一丝和露堕青虫。 月光如同银子般明亮,庭院中的树木显得寒冷,一丝露水落下,落在青虫身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诗歌。首句“欲凭诗句寄秋风”,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诗篇将秋天的气息传递给秋风的愿望。第二句“吟到宵分蜜炬终”,描绘了诗人在深夜时分吟诵诗句的场景,蜡烛燃烧到了尽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的掌握,要求考生了解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如“水馆”指江边馆舍,“惊雁”指秋天的候鸟(大雁)因秋寒而飞鸣,“小轩”指临水的亭台。理解诗句意思要结合注释,同时注意重点字词的意思。 此诗前两句写景。首句“惊雁相呼秋满江”,点明季节:秋天。次句写诗人在江上馆舍中的所见所感。“小轩临水似艂艭”,用“小轩”对“艂艭”,以小轩比小舟,突出了舟小的特点
【解析】 此诗为作者贬谪途中所作,是作者对舍弟文信的劝慰与勉励之辞。 首联“旧事纷纭成昔梦,馀生窜逐误微官”,以“昔梦”起兴,言及昔日之事如同梦境一般,而自己余生的漂泊却误了微薄的官职。 颔联“一年道路危三峡,几度歌吟历五盘”,写诗人一路艰险,在险峻的三峡中行走,历经崎岖曲折的山道;在崎岖的道路上,也多次吟咏歌唱,经历了艰难困苦。 颈联“甄别有恩垂藻鉴,芬芳无德播椒兰”,写诗人被朝廷甄别之后
诗句原文: 酒尽沙头泪满裾,临当别去更踌躇。 都忘我为儒冠误,更嘱还家课子书。 译文注释: 1. 酒尽沙头泪满裾 - 酒喝完后,眼泪湿透了衣服的下摆。 2. 临当别去更踌躇 - 即将离开时更加犹豫不决。 3. 都忘我为儒冠误 - 都忘记了自己因为读书而耽误了其他的事情。 4. 更嘱还家课子书 - 更嘱咐回家后要教导子女书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戴奎在临安道中与弟弟文美分别时的感伤之作
临安道中别弟文美 其二三淮浪急大江回,几处惊如滟滪堆。 我正思家行欲到,汝今那更别家来。 注释解释: - 三淮:指淮水、泗水、沂水三条河流的汇合处。 - 浪急:水流湍急。 - 大江:指长江。 - 回:回旋。 - 滟滪堆:指滟滪矶,位于瞿塘峡口,形似小山,因多水石而险要。 - 我正思家:我正想着家。 - 行欲到:行将到达。 - 汝今:你。 - 那更别家来:哪能忍心再离开家。 赏析:
【注释】 窥园:指作者因政治上不得志而退居乡园。高阳:即洛阳,在今河南省。 长镵(chán):锄头。 芟(shān):除草。 棘(jí)刺:荆棘,这里指荆棘丛生。 归帆:指作者想回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退居洛阳时所作。首句写退耕隐居,第二句写旧地重游,第三、四句写眼前景物,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以“长镵”(锄头)为线索,由物及人,由昔而今,抒发了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译文:
【注释】 薄暮:傍晚。西风生树头:傍晚的西北风,吹在树梢上。坐看凉气近人浮:坐着看着清凉的风气,像水波一般地涌向人们身上。厌秋:讨厌秋天。 【赏析】 立秋后的第一个月是八月,所以称“一年之秋”。首句写诗人傍晚时分立于泾川驿馆的窗口,目睹了秋风的到来。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点明时间,写秋风的来临;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以“梧叶”为喻
【注释】晓:天刚亮的时候。舍弟:作者弟弟。有怀:思念,怀念。尝新:品尝新米或新粮。 【赏析】这是一首记事诗。诗人在黎明起床时突然想起要给弟弟尝尝新米的滋味,于是赶忙去煮新米,煮着煮着,想到远方的弟弟,不禁流下了眼泪。此诗以“忆”字领起头句,写自己早起到厨房为弟弟煮饭的情状。第二句紧承头一句,写自己煮好了米饭之后的心情,即想到远方的弟弟,不禁流泪了。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感情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