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高阳台 柳浪闻莺,次张玉田韵 陌上车尘,亭前马迹,更谁野渡呼船。 崇观长廊,苏碑不是当年。 春风柳浪凄迷景,忍几番、舞泣歌怜。 只斜阳、浮紫悬金,摇荡晴烟。 钱唐自古繁华地,羡三秋丹桂,十里红莲。 树底莺啼,还疑丰乐楼边。 绣帘十二非畴昔,剩满湖、月照鸥眠。 最关心、如此江山,又听啼鹃。 注释: - 陌车尘:指路上的尘土。 - 亭前马迹:指亭前的马蹄印。 - 更谁野渡呼船:更在野外找船。 -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仙麝吹尘,飞琼春梦,馀芳半入苔痕。 - “仙麝吹尘”意指神仙的麝香随风飘散,如同尘埃般微不足道。“飞琼”可能指仙境中的美女,而“春梦”则暗示着美好但短暂的幻象。“馀芳半入苔痕”描述了花香虽美却难长存,最终被时间遗忘在了湿润的青苔上。 2. 细雨轻寒,空山鹤怨黄昏。 - 这句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景象,细雨轻轻洒落,带来些许寒意;同时,空山中传来了鹤的哀鸣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和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第1句:高阳台是词牌名,“鹣簃”为双关语,既是词人的居室,也指夫妻的居室,“感旧记”即“鸳侣情深”。 第2句:梦醒之后,词人感慨万千。“誓消鲗墨”是词人的誓言,“情天初换沧桑”则是对人间沧桑巨变的感叹。 第3句:词人回忆往昔,重提往事,“碎语重题,残编泪涴秋缃”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赏析能力。此题考核考生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既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也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根据题目提示回原文找相关信息,正确理解诗意,并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如“徐牵三板轻船”“更悠然……几处渔歌,几点村烟”等是关键词,答题时要结合这些词句展开分析。 【答案】 远水拖蓝,晴峰送翠,徐牵三板轻船;野岸风筝,撩人恰是新年。 注释:远望江面上的水波像蓝色一样
【注释】 琢雪:雕琢,使冰雪像玉石一样。妍(yán):美丽。裁冰:雕刻冰块,使其晶莹剔透。玉颜:比喻女子的面容像美玉一样洁白无瑕。禁他:禁止他。杜宇:杜鹃鸟,又名子规,传说它叫时会啼鸣。桃夭:即《桃夭》。纤桃稚杏:指初生的桃花和嫩杏花。倾城:倾国之美。续笙歌梦:继续吹奏笙箫,做美妙的梦。消:消散。几度凭栏:几次在栏杆旁倚着。 【赏析】 高阳台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咏红梅词。上片写红梅傲霜斗雪
诗句解释 1. 蜀锦桃绯,湘罗柳碧,紫丁香动参差: 这里描述了一种颜色鲜艳的织物和植物。蜀锦代表四川产的丝织品,通常以红色为主,而桃色则可能是指浅红色的部分;湘罗可能是湖南地区的丝织品,其特点是绿色或浅绿色的纹理,柳绿则指柳树的颜色。丁香是春天常见的植物,花朵呈紫色,且随风摆动,形成不同的形态。 2. 消几番寒,东风展尽芳菲: 这里表达了对冬天结束、春天到来的喜悦
诗句解读: 1. “榴火添旬,槐阴送夏” - 描述了夏天的榴花盛开,而夜晚则由槐树的阴影陪伴。 2. “月圆才上初弦” - 描述月亮刚升起时,初弦月的形状。 3. “莲漏声中,无端瘦到茶烟” - 在莲花漏声中,人不知不觉消瘦。 4. “夜深一例潇潇雨” - 形容夜晚下着小雨,声音凄凉。 5. “况消魂、数尽流萤,听遍啼鹃” - 更让人感到悲伤的是,数不尽的流萤和听不完的杜鹃叫声。 6.
【注释】 琼:白玉。琼楼:指华丽的宫殿。 磗(jī):同“跻”,台阶。 华年:青春。 碧桃丹杏:泛指春天的花朵。 趁微吟:趁着闲暇之时。鸣珂:古代帝王车驾前面所悬的玉饰,此处指皇帝的车驾。 果骝:骏马名。酒榼(kē):酒具。 城相:指皇宫中的侍从。 猩屏:红色的屏风。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借宫女之口,抒写宫女对明君的怀念和对荒淫的君王、权臣的怨恨。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平仄协调,音韵和谐
【解析】 本题是鉴赏古诗,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及手法的赏析。首先读懂诗作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赏析,最后指出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首句“绛蜡凝榴,香绵卷絮”写初夏时节,满树红榴花,香气浓郁,如云似雾;而花瓣却像棉絮一般随风飘舞。第二句“潞水盈盈,故人争趁归桡”,描写了诗人思念友人的心情。第三句“客中已自伤摇落,况河梁、抒袂魂消”,点明了诗人的伤秋之意。第四句“只相思
【注释】 神武门:明初建,在今北京宣武门外。 和鬯威:和香酒。 角珠:指珍珠。 镜心红悴:镜子上涂着红色油漆,已剥落了。 湘波传恨宫沟:指唐人李商隐《马嵬·其二》中的诗句“鱼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里以李诗暗指安史之乱。 晕脸潮新:水气蒸腾使脸上的皮肤都发红了,这是对荷花的拟人描写。 宸游:皇帝的行宫或游幸之地。 环佩:佩玉。 启晶帘:打开玻璃窗帘。 黯销凝:黯然销魂,形容心情沮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