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高阳台·灯下写怀》。全词通过描写作者独自在室内灯下,面对烛泪和飘落的柳絮,思念着南园旧日的繁华之地,感慨自己如今孤独无依、心绪不宁,最后以“露下天高,门掩秋深”作为收尾。 诗句释义: 1. 烛泪销红,帘波飏碧,虚堂凉气沈沈。 蜡烛的烛泪已经干涸,红色的烛光映照着摇曳的窗帘,使得室内充满了清凉的气息。 2. 瘦影春驹,翩跹飞上兰衿。 春天的夜晚,月光如瘦影般轻盈地掠过
【注释】 南旋过马驮沙:指诗人从杭州回临安时,经过钱塘江边。朋旧流连:与朋友相聚饮酒作乐。张饮:大宴特宴。排日:连续几日。清歌明烛:明亮的烛光和清亮悦耳的歌曲。殆难为怀:意思是说难以忘怀,难以割舍。京口寒潮:指作者在扬州的一段生活。京口、扬州,均为古地名。扬州晓雨:指作者在扬州时的生活。江天催我归船:催促他回家的景色。池馆秋灯:指作者在扬州时的生活环境。池馆:池台馆舍。词人:此处指作者自己
【注释】 高阳台:词牌名,此为小令。 木君:词人的朋友。 瑰曼可诵:美妙绝伦,值得诵读。 “篷根尽”句:指蓬草的茎叶经风霜后,变得十分坚韧,可以承受风吹雨打。 “化作萤”句:萤火虫在夜间飞舞时,能够发出微弱的光亮,照亮自己的身影。 西园:此处泛指花园。 “步屧空阶”句:指诗人曾经漫步于空寂无人的台阶上,欣赏着夜幕下的美景。 “望中旧日”句:指在遥望中,看到了过去熟悉的铜驼路(即京城长安的街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结合注释和题干分析诗句的意境,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赏析其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点。 本词上片写春景,下片写秋景。 首句“桥影流虹”点明地点是桥头;“湖光映雪”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冬景图。“翠帘不卷春深”一句,点明了季节是春天,但“不卷”二字
【注释】 1. 高阳台:词牌名,又名《台城路》、《满江红》。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仄韵,下片四平韵。 2. 籸盆:即瓷盆。 3. 彩帖:指春联。 4. 年涯消尽:一年的光阴即将结束。 5. 寒灰:喻指已过或未到的除夕。 6. 东风:春风。 7. 关山:代称边塞。 8. 马影鸡声:借以比喻新年的脚步声和气息。 9. 吴霜:指苏州一带所产的梅花,因地得名。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除夕之夜的感怀
【注释】: 1. 高阳台:词牌名。 2. 真州客舍:真州,今江苏省扬州市,是北宋的古都,有宋代名臣范仲淹、文彦博等,又有著名的扬州八怪。这里泛指宋地。团冠霞(1875-1946),名德华,江苏武进人,字冠霞,号梅庵,著名书画家、诗人。 3. 江宾谷:即江标(1770-1853),字子云,一字宾谷,浙江会稽人,清代诗人、画家。 4. 倚声:依声度曲。 5. 盲风:比喻时局险恶、动荡,也比喻政治黑暗
高阳台·为苏庵主人题素心室诗词书画 梅点妆清,兰吹气静,修来林下风姿。 小谪花天,寸衷幽怨谁知。 蛾眉都被聪明误,尽缠绵、瑶想琼思。 艳声驰。 写遍新诗,唱遍新词。 三生文字前因在,便素心相对,各自矜持。 恤纬中宵,婵娟一样忧时。 怜他采凤飘零甚,负华年、夜月机丝。 怅春迟。 香减隃麋,泪染燕支。 注释: 梅点妆清,兰吹气静,修来林下风姿。 【注解】:梅花像施了淡妆;兰花的气息也静悄悄的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银篆双钩,铜华十湅 - “银篆”可能指的是银色的印章或者花纹,“双钩”通常指双联的印章。这里可能是说用银质的印章刻下了两行文字(双钩),而“铜华”则指的是铜制的花纹。这两句描述的是楼阁上的装饰,可能是在形容楼阁的精致和美观。 2. 秋眸凝注澄鲜 - “秋眸”即秋天的眼睛,常用来形容眼神清澈、明澈。“凝注”意味着专注地注视着某物。整句可能在描绘一个人的眼神
高阳台·闲庭风起,草际飘坠 【注释】闲庭:庭院。风起:风吹草动。 【赏析】“闲庭”点出词人闲适的心态;“风起”点出了时间是春天里,风起草动,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 病枕欹晨,昏灯酿夕,不知犹是春非 【注释】倚:靠。酿:酝酿。 【赏析】词人因伤春而生病,病中斜倚在枕头上,昏黄的灯光下,一天天熬到深夜。此时他还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病”字写出了词人的孤独与寂寞,“倚”字写出了词人的慵懒。
【注释】 曾未离茵:未曾离弃过草地。 何尝坠溷:未曾落入厕所。 漫怨韶华:徒然怨恨青春岁月。 已谢还开:花朵已经凋谢,又开始开放了。 东风自换年涯:春风又吹过了一年。 灵香夜爇梅魂醒:夜间点燃香料,使梅花灵魂觉醒。 莫随他、飞絮悤悤,沦落同嗟:不要像柳絮一样随风飘荡,沦落到和柳絮一样的悲哀。 佩环月下伤幽独:在月光下佩戴着玉佩,感到孤独寂寞。 爱燕支山近:喜爱燕子支山的景色。 梦断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