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无人,风霜欲老,篷根尽耐孤清。
化作萤飞,亏他照影分明。
西园懒赋新诗句,触愁心、蝶梦都醒。
忆年时、步屧空阶,夜景寒灯。
望中旧日铜驼陌,甚哀蛩唤遍,万杵寒声。
战马漫山,披图别样凄情。
寻常便到听鶗鴂,只青袍、意气难平。
甚天涯、一道裙腰,翠辇曾经。
【注释】
高阳台:词牌名,此为小令。
木君:词人的朋友。
瑰曼可诵:美妙绝伦,值得诵读。
“篷根尽”句:指蓬草的茎叶经风霜后,变得十分坚韧,可以承受风吹雨打。
“化作萤”句:萤火虫在夜间飞舞时,能够发出微弱的光亮,照亮自己的身影。
西园:此处泛指花园。
“步屧空阶”句:指诗人曾经漫步于空寂无人的台阶上,欣赏着夜幕下的美景。
“望中旧日”句:指在遥望中,看到了过去熟悉的铜驼路(即京城长安的街道)。
铜驼:古地名,此处指代长安城。
“哀蛩唤遍”句:指蟋蟀叫声凄凉,传遍了整个庭院。
“战马”句:指战马遍布山野,士兵们在战场上奋战不息。
披图别样凄情:指战马被披甲戴盔,出征时流露出的不同寻常的悲伤之情。
鶗鴂(zhuī è):一种鸟,古人常用来表示春天的到来。
青袍:古代官员所穿的青色长袍。
天涯:指遥远的边疆。
裙腰:指女子腰间的裙子,这里指代女子。
翠辇(cuì niǎn):古代皇帝乘坐的一种华丽马车。
【赏析】
这首词作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当时作者任大都路提举,因木公去世而作悼亡词。词中抒发了对亡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自己身世飘零、漂泊不定的悲苦之感。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之作。
上片开头两句“院落无人,风霜欲老,篷根尽耐孤清。”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庭院景色。院子空旷无人,只有风霜吹拂着蓬草。这些蓬草经过长时间的风霜洗礼,已经变得坚韧起来,可以承受孤单和寂寞。接着,词人以“化作萤飞,亏他照影分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蓬草的生命力顽强。虽然它们只是微小的萤火虫,但仍然能够发出明亮的光线,照亮自己的影像。这两句既表达了对蓬草的赞美之情,也寓意着对亡友的思念之情。
“西园懒赋新诗句,触愁心、蝶梦都醒。”这两句描述了作者在西园中懒洋洋地吟咏新诗句,却因为触动了心中的忧愁而惊醒了蝴蝶梦。这里既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忧郁与孤独之情,也暗示了他对逝去的亡友的思念之情愈发强烈。
“忆年时、步屧空阶,夜景寒灯。”这几句回忆了过去的时光,那时他在空寂的台阶上漫步,欣赏着夜晚的美景。然而现在,他已经离开了那个曾经熟悉的地方,只剩下冷清的灯光陪伴着他。这里的“冷清”不仅描绘出环境的寂静,也隐喻出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下片开头“望中旧日铜驼陌,甚哀蛩唤遍,万杵寒声。”这几句描绘了昔日繁华街头的景象,而现在只剩下哀伤的蛩鸣回荡在空气中。万杵寒声则形象地描绘出秋雨连绵、淅淅沥沥的声音,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几句既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的回忆,也表达了对亡友离去后的失落与悲痛之情。
“战马漫山,披图别样凄情。”这两句描绘了战马遍布山野的景象,而那些战马披甲戴盔,出征时的凄情更是令人动容。这里既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与恐惧,也表达了对亡友的怀念之情。
“寻常便到听鶗鴂,只青袍、意气难平。”这几句则是词人回忆起往日的情景,那时候他总是喜欢听到鶗鴂鸟的啼叫,但现在却再也听不到了。那曾经穿着青色长袍的意气风发的人已经离世多年,他的豪情壮志只能在梦中重温。这里的“鶗鴂”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隐喻了对亡友离去后的思念之情无法释怀。
下片结尾“甚天涯、一道裙腰,翠辇曾经。”这句词既是对亡友的追忆也是对远方的思念之情。那曾经在翠辇中度过的日子仿佛还在眼前,但如今却只能遥望那遥远的天涯之地。这里的“裙腰”既指女子腰间的裙子,也暗指亡友的身份与地位;而“翠辇”则是指皇帝的车驾,这里既表达了对亡友身份地位的怀念,也表达了对亡友离去后的孤独与无奈之情。
这首词作充满了深情与感慨,通过对亡友的回忆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忧伤与寂寞。同时,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