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柳遮鸦,澄波浴鹭,长堤远照还明。
望烟芜款款,尽一片车声。
渐迢递、轻烟散尽,晚天山色,飞入重城。
趁绿阴如水,曲阑西阁同登。
眼前风景,算沧桑、一霎难凭。
便燕麦词工,莺花讯老,苦雨谁应。
卧看浮云点点,倚画阑、慵赋新晴。
甚渔舟唱晚,蘋波秋意微生。

【注释】

簇柳遮鸦:茂密的柳树遮住乌鸦。

澄波浴鹭:澄清的水波中,水鸟沐浴着阳光。

长堤远照:长长的堤岸在远处反射着太阳。

望烟芜:望着烟雾蒙蒙的田野。

款款:慢慢地,悠闲自在的样子。

迢递:遥远。

轻烟散尽:天空中的云彩逐渐消散。

晚天山色:傍晚的天空呈现深紫色。

趁绿阴如水:趁着绿色的树荫像水一样凉爽。

曲阑西阁:曲折的栏杆旁边,西边的阁楼。

眼前风景:眼前的景色。

沧桑:世事变化、时代变迁。

便燕麦词工,莺花讯老:就像燕麦的歌词和春天的花语一样。

苦雨谁应:谁能承受这连绵不断的苦雨?

卧看浮云:躺在床上看着天空的云彩。

甚:很;渔舟唱晚:《诗经·小雅·伐木》中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矜兢兢。子之哀矣,犹遭时疫。”后来用来形容傍晚渔船归来。

蘋波秋意微生:微风吹动水面上漂浮的萍草和芦苇,带来丝丝凉意。

【赏析】

这是苏轼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写东湖之景、观东湖之变,抒发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生动优美,情感深沉含蓄,是东坡词中的经典之作。

首联:“簇柳遮鸦,澄波浴鹭,长堤远照还明”。

“簇柳”、“澄波”、“长堤”是此诗的三幅画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东湖水上美丽的风光。“遮鸦”形容柳枝茂盛,遮盖住了乌鸦;“浴鹭”则描绘了水中白鹭戏水的情景;“长堤”则是指堤岸,它延伸至远方,在夕阳的照耀下依然清晰可见。这三幅画面共同构成了东湖的美丽风光,让人陶醉其中。

颔联:“望烟芜款款,尽一片车声。”

“望烟芜”则描绘了远处的田野景色;“尽一片车声”则表现了车马喧嚣的景象。这两个画面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画面。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接下来是颈联:“渐迢递、轻烟散尽,晚天山色,飞入重城。”

“渐迢递”则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轻烟散尽”则描绘了天空云彩逐渐消散的景象;“晚天山色”则表现了傍晚天空的颜色;“飞入重城”则形象地描绘了山色被夕阳染红后,飘入城中的景象。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东湖的美丽景色,还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然后是尾联:“趁绿阴如水,曲阑西阁同登。”

“趁绿阴如水”则是说趁着绿色树木如水般清凉,来到曲栏西阁一同登高远望;“眼前风景,算沧桑、一霎难凭”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便燕麦词工,莺花讯老,苦雨谁应”则通过比喻手法,将时光比作燕麦和莺花,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和无奈;“卧看浮云点点,倚画阑、慵赋新晴”则描绘了诗人躺在画栏上欣赏天空云彩的景象,并借此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东湖美景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